《一箱侨批述说大半世纪的思念》后续 印尼知名渔港竟有古同安习俗 洪卜仁(左)到洪允举家寻找侨批资料。记者洪丽敏摄 洪允举的父亲洪志双在1927年之前寄回家乡的侨批,信封上写着“由岜眼洪志双记(寄)至浏江厚平社”。记者 洪丽敏 翻拍 海西晨报讯 (记者 洪丽敏)海西晨报9月26日A5版见报的《一箱侨批述说大半世纪的思念》,讲述了翔安下后滨社区七旬老人洪允举珍藏了近500封侨批。该报道引起了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的关注。近日,洪卜仁专程赶赴翔安下后滨社区洪允举的家中了解侨批中的故事。从上百封侨批及部分老照片中,洪卜仁发现了一些新线索,这对核实、丰富厦门华侨历史资料有着重要意义。 侨批里记录了时局变化 闽南话把“信”叫作“批”,“侨批”即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与家乡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翔安下后滨社区七旬老人洪允举的家中珍藏的侨批,大部分都是洪允举的哥哥洪松栢从海外寄回家乡的平安信。侨批字里行间有见字如面的问候,也包含了旅居国的时局变化、近期家人活动事宜等诸多信息。 洪卜仁仔细翻阅侨批里的内容,一封洪松栢于1946年7月5日从越南寄回家乡的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封信里写着‘奈因自战事和平以汐,法越冲突,兄亦受相当损失,是故不能同帮回归’,写的就是当时法越冲突期间,越南华侨在外的生活。”洪卜仁说,侨批里写的家长里短往往最能反映出海外华侨生活的时局变化。 洪允举补充说,当时哥哥洪松栢在越南西贡白手起家,开了三家当铺,受到当时法越冲突的影响,生意确实损失了很多,但哥哥每个月寄回来的钱却没有因此减少,给了他和父亲富足的生活。 另外,洪允举珍藏的一张老照片显示,洪允举的嫂子在美国过世后,家人在她的墓碑上镌刻了“福建同安县和平村”(下后滨社区曾叫和平村)的地名。这个细节让洪卜仁十分感慨:“以前海外华侨虽身居海外,却心系家乡故土,即使百年之后无法落叶归根,还以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出身,足见深厚的思乡之情,很令人感动。” 印证了下后滨人的足迹 “下后滨是著名的侨乡,公元1878年清朝年间,下后滨人洪尔魁、洪尔城、洪思报等18位村民乘木船到吕宋岛一带打渔,后辗转泰国谋生,再流落到印尼峇眼亚比生活。目前峇眼亚比有两万多人都是下后滨人的后代,很多人都讲同安话,逢年过节还保留着古同安的习俗。”洪卜仁说。此次从洪允举的侨批中,再一次证明了到印尼峇眼亚比开埠的就是下后滨人。洪卜仁发现一封信封上写着“由岜眼洪志双记(寄)至浏江厚平社”的侨批,这封信是洪允举的父亲洪志双在1927年之前寄回家乡的。 洪允举说,在1910年至1927年的十年时间里,他的父亲到印尼峇眼亚比港讨海谋生。“厚平社”就是下后滨的旧称,当时印尼峇眼亚比出海口淤泥堆积、无人居住,但渔产丰富,下后滨人到了那里之后继续从事讨海的生活,把下后滨的纪府王爷信仰、送王船等习俗带到了峇眼亚比。 “如今,印尼峇眼亚比已经成为世界知名渔港,两地的下后滨人应多加强联谊。厦门侨史界也应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保留这段重要的侨史。” 据洪卜仁介绍,目前由他主编的《厦门侨批》《厦门华侨纪事》这两本书已经到了收尾工作。此次到洪允举家中收集到的有关侨批、厦门侨史的一些真实事迹,都将作为这两本书的素材,编入其中。预计2018年元旦,这两本书就能与读者见面,为完善重要的厦门华侨历史出一份力。 |
相关阅读:
- [ 09-26]述说大半世纪思念 翔安七旬老人珍藏500多封侨批
- [ 07-21]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将于下月完工 《厦门侨批》将出版
- [ 09-07]80后男子收藏800多张老厦门明信片和数百张侨批信札
- [ 10-10]福建侨批展在厦门举办 多件珍贵档案亮相
- [ 05-30]抗战期间侨批往往附带汇款 厦沦陷后侨批信局停顿
- [ 05-06]骑楼加固改造即将启动 轮渡路口将建“侨批广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