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 奔赴外地拜师再学艺 临近中午,阳光正好。黄加的老伴将已风干好的面线从细竹竿上折断,将面线分束盘成巴掌大小的面线团,整齐摆在竹排上,再放到院子里晾晒。日光浴中的面线,散发着清新的面香。黄加说,秋天里像这样的好天气,晒三天就可以了。 “每次吃午饭不超过十分钟,一天要在屋内屋外跑几百个来回。”连黄加的老伴都佩服他体力跟年轻人一样好。健步如飞的他脚上永远穿着一双回力牌白鞋,他说这样轻便好走。 黄加的祖辈从清朝就开始制作手工面线了。黄加除了有些祖传的功底外,年轻的时候还专程到晋江拜师学艺。“当年很多一起学艺的学徒都觉得这活太辛苦,转行了,但我自己从习惯到喜欢,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一天不做身体就难受。”黄加拿出一把他用了30多年的切面刀,这把刀如今磨得只剩下一小块薄片,连手柄都生了锈,黄加说要好好珍藏起来,一代代传承下去。 远近驰名 面香不怕巷子深 傍晚时分,趁着阳光还有些热度,黄加和老伴赶着把院子里的面线搬回屋里,以免夜晚受潮。因为黄加做的面线吃起来顺滑、Q软、健康,深受回头客的喜欢。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前来他家里购买面线的人络绎不绝。每逢过年过节,黄加的门口更是排满了车,连漳州、泉州等地的回头客都专程跑来订购。 “面线是闽南人常吃的食品,也是海外华侨思念的家乡味。”黄加说,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一些华侨喜欢他做的手工面线。 “手工做的东西毕竟量有限,每天最多就200斤,自销都不够。”黄加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建议他部分工序用机器代替,可是黄加不愿意,因为他认为那么多的回头客,爱的就是这份手工制作的情怀,吃的就是这份传承的古早味,用机器代替,很多东西都会变味。 坚持手工制作的黄加,2015年6月成为翔安区手工面线项目非遗传承人。如今他的儿子、儿媳妇也打算接手这门手艺,继续做追面线的手艺人,让细细长长的面线连接一代又一代人。 |
相关阅读:
- [ 11-21]百年手工面线终于有“户口” 手艺得以传承
- [ 09-23]社区坚守抗灾第一线 阿姨送来爱心面线糊暖心暖胃
- [ 09-05]电梯停运多天 老人断粮艰难下楼买面线糊充饥
- [ 01-03]2015厦国际马拉松今开跑 进明寺门前免费供应热面线糊
- [ 01-23]手工面线也可“私人定制”
- [ 01-23]厦门面线销售火爆 传统手工面线也可“私人定制”
- [ 10-06]梁静茹爱吃厦门面线糊 特地跟厦门大厨学习做法
- [ 05-23]新圩手工面线又Q又香 一根可拉32米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