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领导和学校老师进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厦门教育系统“三项主题”活动
推出十年效果不凡
师德建设
教师岗位大练兵
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上周六早上八点多,李师傅守在洪文石村农贸市场旁,他在等读初三的儿子的班主任,她要到家里家访。
老师要来家访的消息让路旁小吃店吃面的人“炸”了。有人问了一个大家普遍疑惑的问题:现在还有老师到家里家访?
答案是肯定的。李师傅很快等来了儿子的班主任、金鸡亭中学老师温宇。不仅如此,当天还有两名“不速之客”: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和金鸡亭中学校长张水旺――上周末起,数以百计的老师掀起新一轮家访高潮。
参赛的青年教师在做课堂演示。
美术老师们的专长各有不同。
生物老师依据现场题目做洋葱切片。
正在制作微课程的体育老师,制作课程是排球。
教育局领导和学校老师、校长进社区。
这是市教育局“两学一做三项主题再出发”的内容之一,是厦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三项主题”指的是厦门市教育局在教师中开展的师德建设、教师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三项活动。它从2007年就开始启动了,被认为是厦门成为福建教育模范生的“法宝”之一。
十年前,“三项主题”活动启动时,曾有人认为它只是一阵风,但它却一直“刮”到了现在。市教育局说,在厦门的学校,“三项主题”活动已成为常态。“再出发”是为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简而言之,上周末洪文石村做不锈钢的李师傅家,只是数以百计的厦门老师登门拜访的家庭之一。它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来看看在信息技术社会里,“古老”家访的魅力。
他们“念旧”十年如一日坚持上门家访
老师家访时说什么?
和家长拉家常,聊孩子的培养聊孩子的未来
李师傅家隐藏在小吃店旁的一个小门里,不过,还要七拐八拐,才能到达他的家。李师傅儿子的班主任、金鸡亭中学老师温宇说,这还算好找的,她班上有不少外来娃,仅凭登记表上的地址,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家。
和温宇一起到李师傅家的,还有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和金鸡亭中学校长张水旺。
当天的家访,是在院子的过道进行的――李师傅家太小了。不过,市教育局局长对这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家访,却是厦门学校里一次非常典型的家访。在厦门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娃超过50%。
李师傅来自江西,文化程度只有初中,他腼腆地说:“对小孩,我也没有什么要求。”郭献文委婉地告诉他,不给孩子压力,也不能说不对,但孩子还是要有目标,至少要每天做好作业,听好课,好好考试,这样,今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也会改变家庭的原生态。
李师傅憨憨地接话:“儿子比较听老师的话,我们平时也说不上话。”
教过十几年书的郭献文认同他的说法,但他也说,很多孩子的确只听老师的话,但是,并不是说家庭就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发力。
他告诉李师傅,并不是说你要辅导他做功课才算是关心孩子,而是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思想,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脆弱、敏感,还有点叛逆。
为什么还要家访?
老师到学生家里,可以看到学生的生活背景、父母状况等。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这是先进手段无法代替的
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上周末,不只是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的所有领导都跟着学校的校长、老师,到学生家里采访,足迹遍及全市六个区。
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一举动的导向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它向各方传递的信息是:在信息化社会里,在厦门,“古老”的家访仍然要继续。
十年前,厦门教育系统提出“三项主题”活动时,它的“土里土气”吓坏了不少人。譬如说,“岗位大练兵”是从诸如练字这类基本功开始,特别是“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中,要求全体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
这种返璞归真令不少人大为不解,他们认为,现在有微信、短信、QQ,为什么非得要求老师一定要到学生家中家访?
郭献文说,“古老”的家访是任何先进技术都无法代替的。他举例说,老师到学生家里,可以看到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背景、父母情况,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郭献文还认为,面对面沟通后,双方的感情往往会得到增进,方便以后家庭、学校、社区的配合。
对于金鸡亭中学的温宇老师来说,当天的家访,是13年教师生涯中数以百计的家访之一――每年,她至少要家访一个班的学生。
13年前,温宇第一次家访时,被学生的家庭条件惊得目瞪口呆――金鸡亭中学的学生8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说,孩子在家里连写字的地方都没有。
她说,每次回来,你会更加疼惜这些孩子,也会找到他们不少问题的根源。
譬如说,在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后,金鸡亭中学更加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最开始时,孩子周一来上学,需要到周三,他的各种习惯才会回到上周五在学校时的样子。
这位年轻老师也认为,家访是微信等方式不可代替的。她说,每名学生都会有问题,你到学生家里,孩子和家长都会觉得,老师是关心他的,是在乎他的。
张水旺说,我们需要说服家长:我们没有放弃你的孩子,你也不要放弃他。
市教育局说,这轮再出发的“三项主题”活动中,预计全市有3万多名教师会深入到9万多个家庭中去家访。
郭献文认为,“三项主题”活动实质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最终也是为了提高厦门的教育质量,增强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
他说,这也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他们很潮 技能比武比赛微课程制作
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让孩子熟练掌握知识点
上周六,在老师们穿梭在小巷,开始“古老”家访的同时,还有一些老师在比赛如何制作现在最时髦的微课程――厦门市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当日拉开战幕。
这场教师教学技能的大比武,也是市教育局“三项主题再出发”的内容之一。
近千名老师参加了上周六的比赛,所有学科都开赛,连音乐、美术、体育都没有落下。每人要比四项,即片段教学、评课、微课程制作和学科技能。
这一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年举行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不过,组织者今年使出了四大“狠招”。
以赛促练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今年的比赛,“战线”被人为拉长。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兴春介绍说,今年的比赛通知1月3日就下发了,首先,学校要自己进行岗位练兵,再进行比武,获胜者被选拔到区里参加比赛,再组队参加市赛。
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李燕娜表示,我们不是“练优”,而是“全员练兵”,比赛目的是为了“以赛促练”,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她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抽测范围广只要符合条件就可能被抽到
千万不要以为这类比赛只和参赛选手有关――组织者还会组织抽测。也就是说,所有符合比赛条件的老师(3年以上教龄、45岁以下)都会进入到市教科院的数据库里,比赛前一周,电脑随机抽出258名选手,参加比赛。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入选参赛队伍,但是,所有符合比赛条件的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更“狠”,以往的抽测选手,只参加一个项目考试,今年要参加四个项目,和其他选手一模一样。而且,以前只抽测9个学科,今年要抽测37个学科的老师。
这是什么概念?比赛总共40个学科。傅兴春说,之所以有3个学科被放过,是因为诸如“通用技术”这样的学科,老师人数不多。
死记硬背没用 考察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者说,今年的比赛,加大了考察老师当场解决问题的试题比重。
傅兴春举例说,数学的学科测试,考的是根据材料,命制一道数学题,解答后再向评委解析,当然,这时需要把评委当学生。
政治也是这样,每位参赛者会拿到一份时政报道,把评委当成学生,讲给他们听。
傅兴春说,这些都需要老师当场做出反应,当场解决问题,考察他们的素养,一味靠备考无济于事。
任务难度更高 要求老师当场制作微课程
今年新增的比赛项目是微课程制作。这项被老师们称之为“史上最难”的比赛,要求老师们用两个小时制作一节5分钟到10分钟的微课程,这节课必须把一个知识点解释得通俗易懂。和微课不同的是,“微课程”制作还得包括习题和课后拓展训练。
傅兴春说,微课程是今后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譬如说,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他就可以通过调取老师制作的微课或微课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
【预告】
周末决出“王中王”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比赛,预计明天晚上公布成绩,本周末将进行王中王比赛。
据介绍,这一比赛,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每个学科的第一名,将参加本周末举行的“王中王”比赛,譬如说,小学语数英等所有学科的第一名都要参加比赛,然后决出一位“王中王”。
傅兴春说,“王中王”的比赛更加艰巨,比的是老师的综合素质。
【链接】
家访在厦成为常态
市教育局说,在厦门,老师家访已经成为常态,而且是有“指标”的。譬如说,要求老师对新生全员家访,即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家庭,老师都要“走透透”。
家访不仅是班主任的事,厦门要求科任老师一学期也要对10名学生进行家访。
有七种学生家庭,被列入必访对象,分别是:
特殊家庭(例如单亲);
特困家庭;
病残家庭;
行为偏差学生家庭;
思想学业重大变化学生家庭;
学习困难学生家庭;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