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同安进一步巩固移风易俗成果 并出台意见细化标准

2017-10-24 09:54:48吴耀东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民镇禾山社区党员干部到刘塘里村民家中走访宣传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喜庆新办简办新风尚。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耀东)同安是省纪委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联系点,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10月23日下午,同安区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代表全区党员干部当场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该区还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细化标准,增强可操作性,推动工作落实。

群众减支初显成效半年节省开支过亿

上周,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同安区调研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情况。近段时间以来,同安区的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省纪委的持续关注。此前,同安区已被省纪委列为全省10个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联系点之一。

上级部门的持续关注,与同安区过去半年以来在移风易俗工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分不开的。

在会议上,较早启动移风易俗工作并且成效明显的五显镇和新民镇禾山社区分别做了经验交流。

在五显镇,仅这个月,该镇布塘村、溪西村、上厝村等7个村的民俗日宴请全都得到了有效的制止,移风易俗的良好风气正在全镇逐步形成。

在禾山社区,移风易俗以来,该社区刘塘里等三个自然村的近300户居民在民俗日期间都没有大摆宴席,“保守估计,这项工作就为村民节省开支100多万元,移风易俗省钱又省事”。

同安区文明办主任王春松介绍,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半年来,同安区已经取得群众减支初显成效、社会风气初步净化、社会秩序更趋稳定、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基层组织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等五项具体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以来的半年内,该区第一批废除民俗日宴请的村(居)节约开支7000多万元,白事取消宴请节约开支2000多万元,其他喜事简办节约开支1000多万元。

也就是说,移风易俗工作在半年内,就为同安的群众节省开支过亿元。

抓好“关键少数”党员干部签承诺书

“弘扬新风正气,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我将率先垂范,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加快‘富美同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伴随着庄严的宣读声,会上,与会的同安区四套班子成员代表在2000多名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郑重地在《同安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承诺书》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承诺书指出,要严格遵守《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操办或参加民俗日和婚丧喜庆等相关事宜的暂行规定》“七不准”禁令要求,严格执行参加或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有关报告报备制度,民俗日不请客不吃请等。

同安区希望通过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看到同安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也希望通过上行下效,带动移风易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同安区一直是紧盯“关键少数”。

这个“关键少数”,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等。此前,同安区已经发放了《同安区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倡议书》,区纪委还对党员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作出明确规定,以此来狠刹“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

接下来,同安区还重点关注企业家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一“关键少数”,向他们倡导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活动,引导他们热心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出台指导意见细化标准促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安区委区政府还印发指导意见,明确重点,细化标准,为该区的移风易俗工作提供执行标准。

根据指导意见,同安区将抓住“关键少数”刹歪风、抓住“关键日子”堵陋习、抓住“关键环节”促规范,并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民俗日不办宴请为重点,明确统一上限标准。比如,农村办婚宴,禁止上高档烟酒,白酒或洋酒每瓶控制在300元以下,葡萄酒每瓶控制在100元以下,香烟每盒控制在50元以下;从严限制高档菜肴,每桌菜金控制在1000元以内,城区在酒店内宴请,每桌菜金控制在2000元以内;迎亲车队不超过6辆等。

此外,同安区民政局拟定了《厦门市同安区关于开展丧事简办文明治丧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文明办丧事的流程规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