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岛内99.7%小区垃圾分类达标 上千所学校全部推行

2017-10-21 09:50:21赖雅红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图为仙阁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资料图/本报记者 吴晓菁 摄)

厦门日报讯(本报记者 吴晓菁)最新数据显示:岛内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达到99.7%,还有4个小区不达标是因为施工影响需配接驳车,这些接驳车正在买了。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昨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获悉,《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9月10日实施以来,逐步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上千所学校全部推行垃圾分类

法规实施一个多月,但厦门更早就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了。截至10月中旬,岛内两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397个,约占岛内小区总数的99.7%。其中,湖里区已全部开展,思明区有4个小区因地铁施工影响需配置接驳车而未开展,目前接驳车正在采购中。岛外已开展分类小区78个、分类村31个。

全市市直机关120家、全市星级宾馆(酒店)85家、大中小学校1124所、市属国有企业12个及驻厦部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

工业废物处置中心拟年底运营

全市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近400吨、收运餐厨垃圾近200吨。厦门已采购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车77辆、建成41条线路1300余个收集点,实现厨余垃圾“公交化”运输。厨余垃圾处理厂一期日处理能力400吨、二期建设已完成方案设计,计划年底开工,2018年6月建成。

对于有害垃圾,厦门专门采购了有害垃圾专用转运车10辆。承担厦门有害垃圾处置的厦门工业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目前进展顺利,至今年10月16日,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17个单体全部提前完成建设,设备安装全部完成,进入全面调试阶段,项目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年处置能力将达4.65万吨,将全面提高厦门有害垃圾处置能力。

全市每天收集可回收物约100吨

厦门推行“以箱置桶”为主、多模式互补的回收体系,引导有资质的企业进入小区设置可回收物箱,对可回收物进行相对精细化收集,并与资源利用系统有效对接,可回收物收集利用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厦门支持企业在试点社区设置可回收物回收设施的,按有效投入50%补贴;进入普及推广阶段,按有效投入15%补贴。

截至10月中旬,全市共安装回收箱265套,累计回收可回收物总量7万多吨,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目前,全市每天收集可回收物约100吨。

【链接】

配套细则年内全部出台

目前,《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物业企业监管制度》等8项配套文件已执行,《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以奖代补办法》等12项细则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正讨论完善,力争年内印发执行。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基本做到源头分类后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

【同步】

海沧将全面展开

海漂垃圾打捞试点

厦门日报讯 洁净家园,海沧在行动。记者昨日从海沧区相关部门获悉,厦门海漂垃圾打捞试点将在海沧全面展开,当地已着手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应急处置和试点,守护“蓝色海湾”。

海沧湾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是九龙江入海海漂垃圾拦截的第一道重要关口。数据显示,海沧区海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45.8公里,海漂垃圾90%来自九龙江流域。

从2016年开始,厦门与美国旧金山市建立了“伙伴城市”关系,开展了海漂垃圾检测、评估与防治示范工作等。目前,海漂垃圾打捞的试点工作正着手在海沧全面开展,当地前期已经开始推进湾区海漂垃圾的综合治理应急处置和试点工程,下一步将通过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实,探索快速有效的海漂垃圾打捞技术方案。

目前,海沧区海漂垃圾的打捞工作主要委托海沧城建集团负责实施。“我们日常负责海沧海岸线海漂垃圾的打捞,每天作业时间大约是6时到11时、13时到17时,还要根据潮汐的情况来调整。”海沧城建市政建设管理中心环卫部管理人员张浩介绍,打捞船只在公务码头靠岸后,再转运到指定地点集中销毁处理。

记者了解到,海沧已经成立了海漂垃圾处置的指挥体系,并依托海洋监测机构、研究所进行严密监测,对整个海漂垃圾实行立体式监控,接下来全区还将购置现代化的海上垃圾打捞专用工具,提高作业效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