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沈威)金山街道后坑社区辖区三个自然村中,有着超千栋的自建房,里面住着流动人口4万人,常住人口2000多人。自厦门市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后坑社区在金山街道率先全面铺开“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以社区治理单元下沉小区的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度融合网格化管理,形成“三网融合”的合力,以“微自治”模式推动“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垃圾分类的“后坑模式”。 精准督导控源头 房东把好关 “这个餐盒应该是其他垃圾,下次要和厨余垃圾分开来哦。”后坑社区居民叶碧飞每天都会在家中看一下租户们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将垃圾分类知识一步步宣传。家中显眼处贴着垃圾分类宣传单,叶碧飞还不时通过微信群等形式向租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租客多,面对这样的现状,后坑社区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巧妙地发挥起每个房东的作用,强化起房东这一网格化管理单元,把精准督导控住垃圾分类的管理源头。 后坑社区主任助理陈志斌介绍,哪家的垃圾分类分得好,通过平时垃圾分类督导员实时督导、建立台账等一目了然,“下一步后坑社区计划开展垃圾分类楼栋评比,评星评级优秀的楼栋,租户们还能获得礼品”。 房东们都动起来了,社区中的党员们也没闲着。在后坑社区“两学一做”实践活动中,三个自然村的党支部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挥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带头影响身边人。 三网融合聚合力 心齐力量大 门内有房东们在帮忙管理着自家的租客,门外有肩戴红袖标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这还不够,后坑社区有妙招——网格化管理“三网融合”。 社区党委书记陈志强介绍,社区将原有的卫生、治安、计生三大独立网格进行“三网融合”——在三个村庄划分了28个网格,所有的社区工作全部进网格,当然也包括垃圾分类。 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的同时,在网格中推行属地包片和包责任、分工协作、一专多能,三者有机结合、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这样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了,条块结合起来了,每一个网格都能“微循环、微自治”起来了。 “通过这套机制,避免了条块、部门、工种之间互相扯皮推诿、打通统筹协调渠道,全员动起来,团队中协作推动,形成一股绳、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陈志强说,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制度保障,再强化房东等这样网格管理单元实现精准督导,形成后坑社区的“城中村”垃圾分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