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畅水清岸绿 小流域绽放新颜
集美区开展小流域治理、杏林湾截污整治等系列生态工程,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园博苑美景
环杏林湾慢行道
集美新城核心区美景
许溪流域景观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李小庆 通讯员 刘平图/林志杰)微风轻拂,彩蝶蹁跹,杏林湾首届蝴蝶文化节眼下正在杏林湾环湾公园举办,为如诗如画的杏林湾美景植入“昆虫王国西施”的娇媚。
杏林湾如今的美丽迷人,可以说是集美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集美区在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以“跳出集美看集美”的视野对标一流城市、打造国家级生态区,提升人文集美的宜居和营商环境,开展了小流域治理、杏林湾截污整治等系列生态工程,呈现出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集美风景。
【成绩一览】
集美污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结出累累硕果,获得多项荣誉:
19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5个村庄为省级示范村,田头村、张庄社、城内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示范村,城内社入选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
生态农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仙灵旗休闲农庄、集志农庄获得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荣誉称号;
2016年,集美区获评国家生态区,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计划建设湿地公园 给水体加装“净水器”
水域面积7.2平方公里的杏林湾有“厦门西湖”之称,由上游的后溪流域汇聚而成,它与集美新城“紧邻而居”,沿湾聚集着集美新城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因此,湾区的生态品质尤为重要。近年来,集美区集中开展杏林湾截污整治、环湾绿道建设,让新城的生态景观不断升级。目前,杏林湾已完成沿湾截污工程,并形成了超过20公里的环杏林湾滨水景观带。
为进一步净化湾区水质,集美区将在杏林湾后溪水闸口附近建一个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淡水湿地公园。另外,在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范围内,拟建一座占地面积76.7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今年先进行6万平方米的水生态修复工程。
“湿地公园的建设,就是对流经公园的水体加装一个‘净水器’,利用自然生态的方式,实现调蓄雨水,修复水生态。”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公园将以自然保护和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保证主泄洪道条件下,将上游水域在流入园内时先经过生态岛链的过滤,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小流域整治升级 “许溪模式”为厦门提供了经验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流淌着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以及许溪、田李溪、东李溪等13条支流,千百年来,它们为集美人民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生机。但是,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河道淤积水流缓慢,水面漂浮物成片,流域生态一度失去生机。
2014年12月,后溪许溪段小流域治理被列入厦门市小流域治理试点,集美区首次推行“河长制”,通过河道疏浚、控源截污、畜禽养殖清理、洗砂场整治和强化溪流养护,流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小流域治理的“许溪模式”,为厦门小流域治理提供了经验。
今年,集美区将“许溪模式”全面铺开,复制到后溪、深青溪、瑶山溪三大溪流以及13条支流,打造升级版“河长制”——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猪退养、农村污水纳网处理、违法采砂查处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保护管理内容全部纳入“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中,统筹协调,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
现在,包括区政府、镇街,农林水利、建设、环保、执法等多级多部门,乃至民间力量都共同参与溪流生态修复整治,集美区进入“河长制”2.0时代。
科学处置村庄污水
“集美模式”获人居环境范例奖
农村污水直排一直是导致村庄和流域污染的“老大难”问题。集美共有60个行政村、222个自然村。 “以前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村内池塘、周边溪流,严重影响村庄生活环境和溪流生态环境。”集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集美从2014年起开始在全区208个村庄全面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另外14个规划拆迁村庄未纳入),斥资5.3亿元打造了一个集中纳管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农村污水的“全处理”和“零排放”。
在集美,农村污水治理并不是简单地采用统一方式,而是科学分类、因地制宜,对于139个距离市政管线较近的村庄,采取新铺管线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统一进入大型污水厂进行处置的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截污纳管”。
这样的“集美模式”,也受到国家的“点赞”。国家住建部公布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榜上有名,这也是厦门唯一获得此奖的项目。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互联网+垃圾分类”效果良好
除了污水的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集美区侨英街道海凤社区的泉水湾一期,“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推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是:小区居民下载配套的手机APP,激活账户就能免费领取二维码标签、垃圾投放卡和厨余垃圾桶、垃圾袋等。当居民把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投进小区厨余垃圾桶,系统会根据相关的信息,给予用户相应的积分。居民在APP上可查询积分,然后到社区居委会兑换奖品。
至于收集起来的餐厨垃圾,会被送到隔壁的凤林清洁楼微生物处理器进行消化,然后变成有机肥。社区工作人员张晓斌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厨余垃圾生物处理设备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500公斤,每年可处理垃圾180吨,可获得20吨有机肥。有机肥一部分给社区,用于小区绿化,另外一部分则进了小区的“百草园”,“百草园”种植了20多种常见的中草药,成为小区孩子们的科普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