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服务 > 正文

近日高温多湿少贪凉 祛湿热炒菜加点葱姜蒜

2017-08-17 16:35:12白丽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晚报讯(记者 白丽)立秋过后的厦门,仍然烈日当空。很多人出门一趟,不是大汗淋漓,就是头晕脑涨快要中暑。回到房间,又立马用冰食冷饮急速降温,搞得身体很不舒服。

本期,我们请几位中医师来聊聊这炎热天气为何不能太“贪凉”,以及如何做好暑天养生。

吃的越凉越易中暑 阳气损耗秋冬易病

连日高温,加上厦门四面临海和下雨,感觉既热又闷湿。在这样的天气里,许多人习惯靠寒凉食物来消暑解热,各种冰品、冷饮等成了快销产品。

厦门瑞来春中医主治医师杨纪明提醒,一味“贪凉”,会致寒气入体,累积疾病。

他说,冰品、冷饮会让胃肠温度降低,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导致消化能力下降,不利于补充水分和营养,易引发腹泻、胃肠炎等病症。

另一方面,许多生冷的食物本性偏寒,比如西瓜、海鲜等,对人体阳气耗损大,容易导致秋冬季节得病。

支招:少吃生冷、冰冻的食物。杨纪明提醒,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水果,要放一会再吃;饮品最好喝温凉的白开水;喝一些以粗粮为原料的米汤,有润肺的作用。而且,粗粮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能弥补出汗带来的损失;用冰冻冷饮解暑,可换成菊花茶、柠檬水、绿豆汤等;即使吃冰品,也要慢一点,以减少对肠胃过度的刺激;如果平时经常胃胀、胃痛,更要少吃寒凉的东西。

杨纪明说,人们靠喝冷饮解暑,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别等渴了再喝水 瓜果汤汁都解暑

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中暑伤湿。

中医师黄靖右认为,暑热伤湿、大汗淋漓,会导致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碍气机与清阳;或劳倦过度,水谷停滞,致胃气上逆,出现头重、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

支招:黄靖右说,防中暑,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天热,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因此,应尽量多吃各种豆类、瓜类、青菜等。

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但体质偏寒之人应注意少食,尽量不食冷藏过的西瓜。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辛辣食物可祛湿 适当调味“热养生”

中医师黄辰梅称,适当吃点辛辣有助于祛湿散热。她说,古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就提到,“辛主发散”,即辛辣食物有助于将体内的湿热消散。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辣味食物能让人体各部位血管扩张,这样一来身体就会散热。对于湿气重的厦门来说,伏天吃辣还能给身体“除湿”。

支招: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芥末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

辣椒 富含生物活性物质辣椒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开胃、消食、保护心脏及血管。

姜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尤其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暖身补血;吃海鲜时佐食,能杀菌驱寒。

大蒜 大蒜素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具有杀菌、降血脂、抗癌等功能。因大蒜素遇热也会失效,因此尽量生吃,切碎后放置10多分钟再食。

洋葱洋葱的辣味成分是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菌、抗癌、抗炎症的作用,同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功效。最好的吃法是生食或短时间清炒。

芥末芥末中黑芥子素和白芥子素水解后会生成挥发性的辣味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这种活性物质有助防癌。可放入饺子醋、酱油里食用,或者凉拌菜用。

【特别推荐】

清热滋阴的龟苓膏

龟苓膏具有清热祛湿、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等功效,能够对付因天气炎热造成的心烦口燥、咽喉痛、小便短涩等。皮肤上长疮、疖、痱子的人吃它,也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由于龟苓膏偏寒性,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较稀的人不宜吃,孕妇也不宜。

生津提神的酸梅汤

酸梅汤不仅生津止渴,还有很好的除烦安神作用。酸梅汤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抑制乳酸,起到很好的提神安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

同时,酸梅汤的酸性物质可促进唾液与胃液的分泌,起到开胃、增加食欲的效果。

另外,酸梅汤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