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闸坝今日下闸,龙津溪水将流入厦门
施工人员在引水隧洞内进行衬砌施工
枋洋水库闸门
枋洋水库起落闸门时,需两名工作人员在场,一人操作,一人观察是否正常运行
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在掘进中发生岩爆现象,工作人员冒着危险查看情况
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的出口已准备妥当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今天,厦门的原水供应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新水源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先行项目——龙津溪引水工程正式下闸蓄水。长泰枋洋龙津溪的优质原水成为特区原水供应的新生力量。厦门由此开辟新的水源,建立起一条跨市域的新供水通道,与九龙江北溪引水共同承担起城市供水重任,实现水量互补、安全备用,提高了厦门供水的安全保障水平,增强了应对供水安全事故风险的能力,也为即将召开的厦门会晤献上了一份大礼。
【建设标杆】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综合组副组长黄聪龙:全身心投入 新水源建设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是厦门市派驻项目一线专职负责项目移民安置和建设综合协调工作的机构,办公地点在长泰县枋洋镇。黄聪龙作为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主要负责协助领导做好枋洋办的日常工作。他每周都要进驻枋洋镇工地一线,了解移民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汇报,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014年11月,黄聪龙根据组织安排到市枋洋办挂职工作,这意味着他要长期驻扎在项目一线,无法照顾家庭。他的妻子在泉州惠安工作,小孩在厦门刚上小学。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经过与家人协商,他把孩子寄在托管机构,在市域外全身心投入厦门市新水源工程的建设。2016年7月,他被厦门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福建枋洋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部副经理张琼飞:迎难而上 始终奋战在一线
201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张琼飞被公司分派到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地,在四面环山的施工现场长期驻扎下来。从枋洋引水是厦门人做了几十年的梦,张琼飞把实现这个梦想作为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标。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坚持边学边干,学以致用。查阅资料,内部讨论,咨询专家、同事……张琼飞在工程建设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是他工作的常态,逢年过节坚守工地更是家常便饭。当面对地热、涌水、突泥、坍塌等问题时,他迎难而上;在抓工程质量和安全上,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始终严防死守。如今他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仍然带领团队在为厦门的新水源工程奋战在一线。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
项目经理王铎铭:坚守工地常过家门而不入
王铎铭是地地道道的长泰枋洋人,然而自从承担起龙津溪引水工程验收的各项工作后,他常常过家门而不入,周末、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常驻工地的他很怕家人生病,因为他无法照顾;他更怕因为长期不在家中,女儿对他不亲——他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但他从不后悔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他说:“能够有机会在家门口参与建设厦门的新水源建设,我和家人都很骄傲”。
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的溪口附近,清澈的龙津溪水奔流不息。六七层楼高的4孔闸坝跨溪而立,4扇巨大的弧形钢闸悬于闸孔上方,蔚为壮观。这就是溪口闸坝。今天上午,溪口闸坝正式投入运行,随着4扇总重量近300吨的钢闸落下,沉入溪水,闸坝上游的水面会渐渐抬升,龙津溪水将涌进溪口-许庄引水隧洞的进水口,朝着厦门进发。
在隧洞的另一头——集美许庄的大山深处、石兜水库的上游,溪口-许庄引水隧洞出口,也已经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做好了准备。龙津溪水抵达许庄后,将顺着引水外渠汇入石兜水库,成为厦门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世纪构想 今朝变成现实
厦门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32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0%,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重要缺水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厦门城市供水保持“一江两库”的供水格局(九龙江、汀溪水库群、坂头-石兜水库),85%的原水依赖于市域外的九龙江北溪。随着沿江城市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以及城市用水量的持续增加,单一水源的原水供应模式使厦门城市的安全供水存在较大的隐患。
从长泰引水入厦的构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叶飞提出。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几代水利人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分析论证,再加上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大力推动,2005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将长泰枋洋龙津溪打造成“厦门第二水源”的目标,决定上马建设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3月,厦门、漳州两市人民政府签署《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确定共同开发建设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2011年,该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复;同年8月8日,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先行工程——福建龙津溪引水工程支洞工程开挖;2012年3月31日,龙津溪引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至此,龙津溪引水工程建设拉开大幕。
集团军“作战” 有力推动项目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一个“多源化”的环状供水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水源保护工程,要织成一张密实的安全防护网,从水量、水质两方面不遗余力保障厦门的供水安全。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厦门于2012年成立了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由于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工程建设遭遇了重重困难。厦门通过成立指挥部,以集团军多兵种方式投入“作战”,各级各部门以指挥部为“神经中枢”,争分夺秒,通过实行期限管理、零耗时服务、倒排工期等做法,强有力推动项目建设。2015年10月30日,龙津溪引水隧洞全线贯通;2016年12月21日,龙津溪引水隧洞衬砌工作圆满完成;2017年8月1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溪口闸坝下闸蓄水暨引水隧洞通水验收。
开辟新水源 打下坚实“水基础”
龙津溪引水工程是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主要由溪口闸坝和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两部分组成,通过长约13.842公里的隧洞与厦门的石兜水库连通,为厦门输送龙津溪优质原水。
龙津溪引水工程下闸蓄水后,平均每年可向厦门供应1.2亿立方米优质水(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年供水量可达2亿立方米),为厦门提供第二条供水通道与水源,与九龙江北溪引水共同担当供水任务,使厦门供水水源逐步由“一江两库”转变为“两江四库”的供水格局,能够保障厦门市的中长期用水,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打下坚实的“水基础”。
龙津溪引水工程不仅能为厦门“解渴”,还能大大改善漳州市长泰县的用水需求,提高龙津溪周边生态环境水平,为长泰县的经济发展提供用水保障。
【亮点】
市域外奋战为新水源攻坚克难
龙津溪引水工程施工现场位于跨市域的偏僻山坳,施工环境十分艰苦。此外,工程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漳州、长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水利局加强指挥协调,建设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建管部攻坚克难,高效、优质推进工程建设。
工程的引水隧洞埋深较深,最深处达地下700米。受地热影响,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30℃以上,作业环境非常恶劣。由于开挖洞径较小,大型机械难以施展拳脚,施工作业十分不便。千余名工作人员就是长期在这种条件下轮替作业的。比起艰苦的施工环境,更让建设者们挠头的是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
工程筹建以来,市水利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由分管副局长带队长期驻扎在长泰县,深入一线,靠前协调指挥。福建省枋洋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建设业主,由厦门水务集团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建管部,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公司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接受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巡视,对所指出的问题认真自查,限期整改,对所有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认真落实。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公司多次组织国内知名水利专家来工地勘察,专题讨论研究解决方案,还联合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寻找对策。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一个个地质难题被攻克,隧洞得以顺利延伸,最终实现全面建成。
龙津溪引水工程累计完成隧洞施工16.642公里(含3条支洞2.8公里),完成土石方开挖量22.5万立方米,完成衬砌量2.3万立方米。工程分为4个单位工程,经评定,4个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均为优良。
许庄搬迁
为新水源腾挪空间
“工程建设,征地先行”。征地移民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厦门最偏远的村庄之一——集美后溪许庄的整村搬迁工作6月下旬全面完成,全村剩余的193户村民全部走出深山。作为厦门重要饮用水源坂头-石兜水库的上游村庄,许庄的整村搬迁是出于水源地保护的需求,也是为了给流入石兜水库的龙津溪水腾挪空间——龙津溪水进入石兜水库后,许庄的大部分土地将位于淹没线下,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为了让整座城市喝上更干净的水,有着近300户、1000多人口的许庄于2006年启动了整村搬迁,一部分村民陆续搬出大山,来到山下的三兴社区安家。今年,随着龙津溪引水工程下闸蓄水进入倒计时,许庄剩余的搬迁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时间急、任务重。市、区两级设立指挥部和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征拆搬迁工作。他们把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理念融入征拆过程中,坚持“一线工作法”,前移指挥关口,在一线解决群众问题,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短短16天的时间里,涉及193份协议、面积6.5万多平方米住宅房屋的征拆难题顺利解决。
在长泰县境内,征地移民工作由长泰县为主负责。长泰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村镇干部深入一线做群众工作。指挥部成员主动沟通,靠前服务,用真心换征地移民的信任,用实干、苦干换征迁进度。在县政府、县指挥部的大力推动下,完成了棕仔树水电站、洋美纸品有限公司、新新龙制氧厂等主要受影响厂矿企业的拆除,为溪口闸坝下闸蓄水创造了前提条件。
【链接】
龙津溪引水工程
概况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是我省近十年来第一个获国家批准的大型水库项目、省市重点工程。工程建成后年均可向厦门供水约2亿立方米,保障特区供水安全。工程由上存水库、尚吉电站、溪口闸坝及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4部分组成。其中位于最上游的上存水库把龙津溪水截住,变成输往厦门的原水。而担负输水任务的,正是龙津溪引水工程。
龙津溪引水工程包括溪口闸坝和溪口—许庄引水隧洞两个项目。溪口闸坝正常蓄水位70米,最大坝高21米,库容30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达463平方公里。闸坝设有4扇弧形闸门,每扇宽13.5米、高10米、重约70吨。溪口闸坝的作用不在于蓄水,而是要在原水进入引水隧洞前抬高水位,让原水能够实现自流输送。
溪口-许庄引水隧洞全长13.842公里,每天可以把约50万立方米的原水输送到厦门。它是一条自流隧洞,利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落差,让原水从长泰自己“跑”到厦门。这种隧洞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能源,无须加压。
上存水库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目前水库大坝已“长高”到22米,浇筑10.2万立方米混凝土,占大坝混凝土总量的23.5%。
水质
龙津溪是九龙江的支流之一,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根据检测,引水隧洞进水口附近的水体达到“二类水质”,也就是说,这里的水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就可以饮用。
水量
溪口-许庄引水隧洞的洞径达3.9米,它每天可以把约50万立方米的原水输送到厦门。在上存水库还未建成投用的情况下,龙津溪引水工程年输水量可达1.2亿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