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财政局党员干部参加厦门市财政局党风廉政建设“清风财苑”活动
东南网8月15日(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扼制腐败。厦门市湖里区财政局结合本职工作,不断创新,以制度建设管控廉政风险。为此,该局致力于筑牢制度上的“防火墙”,积极强化监督体系,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后盾。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湖里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26.97亿元,同比增长16.62%。仅今年上半年,在福建省财政厅对全省93个设市、县(区)1~6月财政收支考核情况通报中,湖里区财政收入质量就两次位列全省考核第一名。
完善制度框架,筑牢权力运行“防火墙”
不久前,在“湖里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工程项目”的编标过程中,湖里区财政局提前介入,同时委托另外两家具有甲级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招标控制价实行“平行编审”,将原编制预算价18759.52万元压缩为18195.52万元,为财政节省资金564万元。
财政工作出实效,得益于湖里区财政局在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不懈努力。为了让重大决策有章可循,财政局积极探索重大项目审核方式,制定了《湖里区财政局关于优化工程预决算审核方式的通知》,同时,不断完善财政行政民主决策机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优惠政策。
让内部控制有法可依,让权力运行有据可查。湖里区财政局不仅注重厘清财政职能和廉政风险“穴位”,同时,注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据介绍,紧紧围绕财政预决算、资金拨付、工程审核、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重要环节,湖里区财政局制定了5类风险防控监督办法,构建起了“权力制衡、权责一致、风险控制”的财政内控工作机制,并设置内部科室工作岗位40个、业务审批流程图49个和风险防控图33个,为权力运行筑牢“防火墙”。
如今,只要通过区政府公开网站查询,全区的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就能一目了然。在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财政局还明确了权责事项162项,进行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财政”。通过对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进行规范管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不仅在制度上筑牢权力运行的“防火墙”,也进一步深化廉洁教育,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2016年来,共开展廉洁建设党课30场,领导干部带头上了8场廉政党课,还专门邀请区检察院主要负责人给党员干部上预防职务犯罪和渎职罪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利用湖里微信平台、湖里区廉政网、鹭岛清风等媒体及时推送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活动。
创新监督机制,深化财政管理“三通道”
“创新监督机制后,财政管理工作监督的力度更大、网络也更完善了。”湖里区财政局监督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紧扣实施“大监督”理念,建设职能管理通道。湖里区财政局在全市率先设立监督科,增强财政大监督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一创新举措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焦点、民生工程等财政预算投融资项目,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理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规范程序”对内、对外的“财政大监督”检查机制,避免发生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现象,积极做好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借力“互联网+”,打通外部监督通道。湖里区财政局实现了监管的“速度更快”“站位更前”。据介绍,利用“金财工程”“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数据库,财政局着力推动监督关口的前移,实现实时动态的网络监控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运行偏差。目前,全区13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启用“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
创新“1+X”机制,搭建联合执法通道。联合区审计、人社和工会等部门开展“三公经费”、公务员津补贴等专项检查;会同区委办、政府办、效能办及其他部门着力检查、整治财政投融资项目的“庸作为、懒作为、慢作为”行为;联合湖里区公安分局、街道办开展对辖区内70多家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严重打击非法集资行为。
深化财政管理,最终实现理财有道。湖里区围绕社会关注高的涉企、涉农、扶贫等专项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和“三公”经费等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查处截留挪用、骗取套取、贪污侵占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几年以来,区“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盘活并统筹财政存量资金15亿元用于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湖里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