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引爆眼球 厦门市便利店启动升级

2017-07-21 09:28:16林露虹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是国内已经开业的无人便利店,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在无人便利店里可刷微信购物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最近,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刷屏朋友圈。在无人便利店,没有收银员,买东西可以拿了就走。这不是无人便利店第一次引爆眼球,不久前,上海街头就出现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这之前,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凭借可感知商品位移的物架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一时间,无人便利店成为一只“飞在风口上的猪”被资本热捧,马云、宗庆后等大鳄先后入局,更有人断言“无人便利店将取代传统便利店”。

 

【观点】运营成本不低 短期内大规模铺开不太可能

尽管无人便利店成了“网红”,但传统便利店业者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无人便利店充其量是自动售卖机的升级版,资本热捧无人便利店更像是炒作。”张利认为,无人便利店的一大通病在于商品品类还太少,而且冷冰冰的机器只提供自助结算服务,并不能感知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便利店强调的是巷口文化,它有温度,有人情味,这些都是无人便利店无法做到的。”

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洪文兴则认为,从短期来看,无人便利店更多地停留在“尝鲜”层面,大规模铺开还不太可能,他说,无人便利店首先面临着高成本的问题,如果店铺面积扩大,人流量增多,这对技术要求、成本和内场运作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洪文兴同时指出,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测试,“我相信后续会叠加一系列我们想象不到的服务,毕竟马云们比我们看得更远。”

【动态】“新零售”是大势所趋 传统便利店启动升级

不管如何,对于零售业来说,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强调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将是大势所趋。张利坦言,新零售的场景有助于感知客户行为,认知客户需求,进而更好地服务客户。他透露,见福已与微软合作开发人脸识别系统,计划于年底前全面铺开。“当顾客走进便利店,即被人脸识别系统锁定,一个以顾客为核心的大数据群就会随之形成,客户选购商品时,系统也会通过鱼眼做热力图分析客户对商品的喜好。”张利说。

“无人便利店只是新零售的一种表现形式,互联网巨头更在乎的是新零售带来的用户数据,因为便利店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线下入口。”洪文兴说,新零售时代的来临,将推动传统便利店的升级,促进大数据挖掘,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链接】无人便利店如何运作?

无人便利店是如何运作的?以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为例,进店时,用户需打开App扫码获得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后便开启购物旅程,这期间都不用再掏出手机。选完商品离店前,用户必须经过一道“结算门”自动完成扣款,一旁的提示器会提醒用户扣了多少款。

无人值守便利店需要多种物联网技术手段做支撑,包括图像识别、RFID技术及传感器等。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无人值守便利店主要采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事RFID研发与制造的厦企英诺尔电子副总经理林加良告诉记者,在无人值守便利店,每件商品都贴有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有了这一标签,就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人便利店的结算平台都装有阅读设备,贴有RFID标签的商品一旦靠近,阅读设备就会立即感知,并自动连接收银系统,完成支付,一秒钟可以扫几十件商品。”

林加良说,RFID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无人值守便利店等新零售中的应用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真正促使无人便利店应用落地并非RFID技术本身,“这几年国内的移动支付技术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爆发性成长,是推动无人便利店的关键节点,正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打通了‘新零售’的任督二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