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文洁 通讯员 余雪燕)政府买单为企业“体检”,这是厦门市同安区安监局针对辖区内245家规上工业贸易企业安全隐患整改,在今年做出的新尝试。上周起,同安区启动规上工贸企业危险因素辨识及风险管控验收,为此前所做的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进行打分,进一步兜住网底,排除安全隐患。
近段时间来,同安区不断创新方法,以企业整改为网点、“互联网+安全生产”为网线、基层安全管理站为网格、群众监督为外围,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构筑起一张立体化安全网络。
“一企一档”帮助企业整改安全隐患
今年2月,同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规上工业贸易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由政府投入80万元,委托第三方为辖区内245家企业“体检”,并开具“处方”,即为每家企业制定独一无二的档案,通过专家会诊帮助企业辨析危险源、排查隐患、制定整改方案,甚至开展安全培训协助企业进行隐患整改。
半年过去了,企业“初检”已经完成,同安区安监局又请到了厦门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的安全专家,为企业“复检”,检查第三方开具的“处方”是否准确、企业整改是否到位。
日前,记者跟随由专家和区、镇两级安监部门组成的验收组,先后来到辖区三家企业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及风险管控验收。走进生产车间,墙壁上、机械上都张贴着最新制作的《较大危险因素告知卡》,上面详细地描述了何种物品存在何种潜在危险、应采取何种防范措施,以及危险情况应急处置等内容。
不过,在专家组看来还有很多“扣分项”,例如危险源辨识不到位、老化设备没有更换等。同安区安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专家评分低于70分,安监局将请第三方重新帮助企业“诊疗”。此外,安监局还会根据“体检报告”,把企业分为红、橙、黄、蓝4个等级,重点关注危险因素较多、管理比较薄弱的“红色”企业,加大巡查力度,督促企业尽快整改。
借力“互联网+”及时跟进消除隐患
提高企业的“免疫力”之后,同安区还将通过立体化安全网络的建设,实时对企业安全进行监测。
记者从同安区安监局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同安区将投入1000万元建设“互联网+安全生产”,陆续为同安辖区内的企业装上传感器,从技术上网罗全区,将安全生产置于“天眼”之下。
一旦噪声、粉尘、温度、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超过一定数值就会触发报警器,通过互联网将报警信息自动传递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安监局后台上,安监局就能第一时间掌握险情,组织部署接下来的工作,及时跟进消除隐患。
在线下监督管理方面,同安区安监局则在火炬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同安新城环东海域工业园布置了基层安全管理站,解决“飞地”企业属地化后产生的安全监管盲区。加之各镇街原本存在的安监站,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网格,针对企业加强专门安全巡查,督促其排查整治隐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强化事故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同安区还将建立起有奖举报制度,从外围监督安全生产。任何单位、从业人员和市民发现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举报情况属实的,将根据违法程度对第一位举报人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