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男子故意邮寄破损假手机 一个月索赔快递公司4次

2017-06-21 17:15  林虹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资料图

厦门晚报讯(记者 彭菲 张婧玮)同一个寄件人频繁申办理赔,而且每次都是邮寄手机导致屏幕破损。这么巧的事引起了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27岁的寄件人黄某的确有诈骗之嫌。他也承认故意邮寄破损手机索赔,而理由则是因为对快递公司不满想报复。近日,他被移送至湖里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故意邮寄破损假手机,第一次索赔到1500元

黄某家在漳州,暂住在厦门围里。去年6月11日,他特地跑到五通的快递公司收件点,说要邮寄一部苹果6S Plus手机,并选择保价邮寄,收件地址是漳州市万达金街。事实上,他邮寄的手机是假货,收件人则随意写了一个假名。

之后,黄某回到漳州收了快件,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拆开包裹。他指着手机屏幕右上角明显的裂痕,表示拒绝签收,于是快递员便按照工作流程把包裹带回公司。没多久,黄某接到快递公司打来的电话,他称手机维修屏幕很贵,索赔1500元。双方协商后,这笔钱于6月20日汇到了黄某的银行账户上。

收件人写家人姓名,变换收件点索赔

有了第一次诈骗成功的经验,黄某胆子更大了。在收到1500元赔款后的第4天,黄某带着那部被退回的破手机,到快递公司高崎收件点故伎重演,这一次收件人填写的是他的表弟。

他通过微信联系了表弟,请表弟帮忙收快递,同时特别交代收件时拒绝签收,交给快递员带回去就可以了。这一回,黄某拿到了1300元赔偿。

第三次,黄某填写了母亲的姓名作为收件人,随后回到漳州等着取件。这次,他成功获得快递公司的2200元赔偿。第四次,黄某担心总是自己寄快递会被人怀疑,于是变了个花样,寄件人填写父亲的名字,收件人则是表弟,最终得手1800元。

一个月成功索赔4次,只因快递员没检查

一个月内,黄某4次邮寄快递共索赔6800元。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快递公司的注意,工作人员核对了快递员送货时拍摄的破损手机,发现屏幕破损一致,连裂纹也相同,因此向警方报了案。

为什么要故意邮寄破损手机索赔?黄某说,去年6月邮寄一部手机和玉质挂件给上海的小舅子时,手机在途中受损,他按照手机的价值索赔2000多元,快递公司不同意,最后只赔了800元。这让他很不满意,因此决定报复。

黄某说,一般客户选择保价邮寄时,快递员应检查邮寄物品后再打包,但因为他每次都包装得好好的,快递员图省事或赶时间没有打开检查。

【部门声音】

“快递小哥”

将接受系统培训

市邮管局表示,根据最新修订的《福建省促进快递行业发展办法》规定,寄件人交寄快件,应当如实、完整填写快递运单,按规定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遵守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而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实名收寄和收寄验视制度,当场开封验视交寄物品,使用实名收寄信息系统对寄件人身份和交寄物品进行信息登记。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快递员并没有严格执行这样的规定。因此,下一步市邮管局将督促企业加强员工“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系统培训,确保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特别提醒】

小心这几种“快递骗术”

检察官提醒市民,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快递,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肥肉”,或利用市民防范意识不高,或利用快递公司管理上的疏漏,使出各式骗术。根据案例,检察官梳理了几种涉及快递的骗术,提醒市民和快递行业的从业者。

【骗术一】

“货到付款”不辨真伪为假货买了单

以货到付款的方式邮寄“假包裹”。一般到付金额不多,收件人签收时或因为好奇,或因为正巧网购,没有怀疑就付款签收了,打开包裹才发现被骗。快递一旦签收,就默认已经检查并接受,无法再向快递公司索赔。包裹中的物品可能是假货,也可能是不值钱的次品。因此,当着快递员的面打开检查后再签收很有必要。“网购达人”最好及时跟踪物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骗术二】

“狸猫换太子”用空盒调包换走真货

骗子网购手机选择货到付款,当手机送到时,要求拆开包裹查验,同时拿不足额的现金给快递员。趁快递员数钱时,用事先准备好的空手机盒把真手机调包,随后以现金不够为由让快递员改期再送货。这种骗术有几个特征:一是收货地址不够详细,不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反而约在超市门口或路口取件;二是购买的手机数千元,不带银行卡,也不用手机快捷支付,而是现金支付。这些行为是多数网购者不会有的,快递员遇到时应多个心眼。

【骗术三】

“案件调查”想吓得你主动把钱转给他

骗子先冒充快递人员,电话联系客户称包裹投递失败被暂扣,原因是包裹内有银行卡,涉嫌洗黑钱。接下来的小把戏相信不少市民早已熟知——有人以“警方”的名义,要求客户配合调查银行账户情况以洗脱嫌疑,然后要求客户把账户余额转移至指定账户。虽然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把你钱包里的钱转到骗子钱包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