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发展之海通码头
迎来“航运蓝海”
大船进港
港区吹响发展号角
繁忙的码头
航拍海沧嵩屿码头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无论是厦门港在这15年里对标世界一流的过程,还是如今集装箱枢纽港、邮轮母港、绿色环保智慧港的建设,都体现着跨岛发展思维。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港口的跨岛发展,互为基础、互为促进、互为支撑。只有在目前的发展基础上,厦门港才能担负起“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历史重任,真正发挥国际航运中心、自贸试验区和对台航运桥头堡的功能,使今后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观察港口的跨岛发展,不妨先从历史数据中挖掘一些信息: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迈入“百万级”俱乐部。从开展集装箱业务到100万标箱,厦门港花费了17年。
不过,接下来,厦门港集装箱业务发展开始“大跨步”,以两三年甚至一年一个100万标箱的速度前进:2003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2005年突破300万标箱、2006年突破400万标箱、2008年突破500万标箱、2011年突破600万标箱、2012年突破700万标箱、2013年突破800万标箱、2015年突破900万标箱。今年,厦门港的目标为突破1000万标箱的历史大关。
可以看出,这种“大跨步”,在时间轴上,与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岛外港区建设的推进时间表高度重合。厦门港口管理局介绍,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港口的跨岛发展,互为基础、互为促进、互为支撑,以至于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保持着这样的紧密关系。
15年来,厦门港不断刷新纪录
跨岛发展15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世界排名第29,快速攀升至如今的世界第15。箱量飙升,带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船进港。
厦门港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底,厦门港接待的“中海欧洲”号可装载8500个标准箱;2007年4月,接待的“艾玛·马士基”号可装载11000个标准箱;2013年10月,接待的“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号可装载18000个标准箱;2015年1月,接待的“中海太平洋”号可装载19100个标准箱;今年5月27日接待的“东方香港”号,可装载超过21000个标准箱。
在这个不断接待巨轮、不断刷新纪录的过程中,只有2004年“中海欧洲”号的靠泊,是在厦门港东渡港区完成的,其余数次纪录刷新,均是在海沧港区。“东渡港区作为特区港口业发展的起始港区,其陆域和交通配套,在进入新世纪后,已逐渐跟不上发展脚步。因此,厦门港审时度势,快速布局各方面条件更好的海沧港区,准确接住了发展的‘接力棒’。”业内人士指出。
海沧港区发力建设,成为核心港区
准确接过“接力棒”,需要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审时度势的精准眼界。2002年1月,海沧港区1号泊位开工建设,吹响了发展的号角。
厦门港口管理局介绍,海沧港区1号泊位的起步就瞄准当时最高等级:前沿水深-17.5米,年处理能力190万标箱,接待集装箱船舶的能力已达到10万吨级水平。紧接着,2004年,嵩屿码头开建,有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一期工程年处理能力180万标箱。
这些对标全球一流的码头,为厦门港紧跟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创造了先决条件——随着航运物流追求“高效、低成本”,船舶大型化、船公司联盟化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巨轮开始下水。此时,一个港口的接待能力,直接决定着这座港口是否会被边缘化;厦门港在此期间,实施港口跨岛发展,抓住了发展脉搏,并逐步将海沧港区的多个码头升级为20万吨级。
海沧港区建设运营后,厦门港的航线数量显著增加,迅速从六七十条,增加至目前的超过140条。同时,厦门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也大大增强,已经从当年的支线港、喂给港,变为如今的干线港、枢纽港、国际中转港,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海沧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岛内的东渡港区,堪称港口跨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跨越发展,作业效率对标世界一流
跨岛发展,也带来了港口作业效率的跨越发展。
2005年,海沧海润码头成立,这个码头主要接待当时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对操作效率和安全要求极高。当时,为了打响这第一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调集全港30名骨干桥吊司机,使海润码头在运营之初,就得到良好的业界口碑。
嵩屿码头也是如此,其一直保持着码头硬件条件和作业效率的世界一流:2012年11月11日,嵩屿码头接待第一艘20万吨级船舶,作业效率也成为世界前10的“常客”。
与此同时,一系列代表着未来航运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应用,如无纸化办公、智能闸口、全电码头、自动化码头,也在岛外港区落地生根。
无论是厦门港在这15年里对标世界一流的过程,还是如今集装箱枢纽港、邮轮母港、绿色环保智慧港的建设,都体现着跨岛发展思维。而且,只有在目前的发展基础上,厦门港才能担负起“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历史重任,真正发挥国际航运中心、自贸试验区和对台航运桥头堡的功能,使今后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大事记
2002年
4月
港口发展迎机遇
2002年4月,港口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国贸码头、嵩屿码头、海沧国际货柜、新海达码头在2005年至2008年间先后设立。
2006年
7月31日
接待大型船舶
2006年7月31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海天公司管理的海润码头迎来载重吨逾11万吨的集装箱船“达飞费德里奥”轮。
2006年
1月1日
港口一体化整合
2006年1月1日,厦门湾内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启动,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辖厦门、漳州两市行政区划内的所有港区。
2007年
4月20日
最大货轮停靠
2007年4月20日,世界最大货轮“艾玛·马士基”号停靠厦门港嵩屿码头,标志厦门港融入全球航运专业化、大型化主流。
2008年12月底
船舶运输直航
2008年12月底,海峡两岸实现海上船舶运输直航。据测算,海上运输平均每航次可节省22小时。
2013年12月13日
港口资产整合
2013年12月13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堪称近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港口资产整合”。
亮彩数字
961万标箱
2002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75万标箱;2012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20万标箱;去年,则达到961.37万标箱。今年,厦门港将冲击千万标箱大港。
164个
截至2016年底,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6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5个,码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1.73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033万标箱。截至2016年底,厦门港共有集装箱航线143条,其中国际航线87条、内支线15条、内贸线41条。
11188艘次
2016年引航各类中外籍船舶11188艘次,其中,船长超过250米的大型船舶4453艘次,15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1279艘次(含20万吨级以上船舶271艘次),15万吨级以上船舶占比11.4%,比增12.2%。
黄鹭旭1994年进入东渡海天码头,目前从事码头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伴随着厦门港跨岛发展的推进,他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岛内挪到了岛外的海沧区。
亲历者说
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副总经理黄鹭旭:
厦门港的发展变化前所未有
[人物简介:黄鹭旭,高级经济师;历任海天码头技术主管、值班经理、操作部经理、海天码头副总经理兼任海润码头副总经理。]
“跨岛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厦门港的发展变化让人无法想象,这种跨越感,前所未有。”黄鹭旭说。
记者:您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来描述一下厦门港跨岛发展的进程么?
黄鹭旭:15年跨岛发展过程中,厦门港的港口货物作业、服务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如,2002年,厦门港集装箱泊位等级最高的,也就是接待五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而且都集中在岛内的东渡港区。相比之下,岛外的海沧港区才刚刚起步,大部分岸线还都是荒滩。在2002年之后,厦门港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尤其是岛外港区建设日新月异。
后来的发展证明,如果当时没有加快港口产业的跨岛发展,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舶无法靠泊厦门港,那么厦门港很可能会被边缘化。举个例子,2002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75万标箱,去年达到961.37万标箱;当年全港集装箱航线六七十条,现在已经超过140条。2003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29,如今已是世界第15。
记者:除排名之外,港口跨岛发展还带来哪些转变?
黄鹭旭:首先是厦门港国际地位的转变。厦门港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实现了大的飞跃,厦门港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其次是城市发展的变化。港口对城市发展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现在的海沧,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各类航运要素快速集聚。
最后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海沧海润码头2006年投产时,许多东渡港区的员工还不愿意去海沧上班,觉得那里配套不成熟。现在,员工们不仅愿意来岛外工作,还纷纷把家都安在了岛外。
部门说
厦门港口管理局:
形成“双港双区一中心”发展格局
港口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跨岛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岛内的东渡港区的货运功能,正在向岛外的海沧港区转移,未来岛外的翔安刘五店港区,也将承接一部分货运功能。与此同时,东渡港区将向国际邮轮母港“华丽转身”。在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9亿-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1300万标箱;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40万人次,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初具雏形。
“双港双区一中心”发展格局,是我市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亮点。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格局,指的是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形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亚太地区重要的邮轮母港,即“双港”;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国际航运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即“双区”;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即“一中心”。在此格局下,港口跨岛发展的进程将越走越快。厦门将努力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促进港航业优质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岛外几个港区的功能定位方面,海沧港区将依托集装箱干线运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服务,航运物流集聚区、临港产业发展区也将“落户”于此;翔安港区承接石材、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
相关建设,也将围绕岛内外同步开展。据悉,“十三五”期间,厦门港口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0.6亿元。“规划指出,在优化核心港区建设方面,将提高海沧港区大型专业泊位靠泊等级,采取有效工程措施解决部分深水码头、航道的淤积问题;启动翔安港区的规模化开发,适时推进海沧南港区的前期研究工作,”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两翼’拓展,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提供资源空间。”
港内的水上客运交通,也将专注跨岛发展。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将推进厦门岛与东西海域各组团的水上旅游线路连接,开发海上和环岛、环湾旅游线路,完善“水上公交”航线,并加强与之配套的公交、停车场等接驳设施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