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15年来,一直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 林泓)2017年6月14日,是习近平为厦门提出“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15周年。15年来,“跨岛发展”成为厦门发展的核心,奏响“发展最强音”。
15年的坚持和努力,厦门从建设海湾型城市,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到科学发展新跨越,到“美丽厦门”规划建设,再到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从骨架到血肉到内涵、气质、灵魂,都让全中国、全世界看到,一座城市坚定的信念和步伐。
幸福,正好与此相关
方向
“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
2002年6月,又一批大学生毕业,拎着行李、装着书,来到厦门,小林是其中之一。他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家住岛外杏林。当时他并不知道,一个重大战略,正和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厦调研。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朱奖怀回忆,当时厦门主要的经济、商业和工业,全都局限在岛内,岛内的发展基本饱和,岛外的发展却明显滞后。
数据显示,厦门2002年的GDP仅648.33亿元,城市建成区仅94平方公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6月14日,习近平同志为厦门提出“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成为往后15年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坚持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坚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
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努力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规划
海湾型城市,画出一个美好未来
2002年10月,厦门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一个月后,2002年11月26日、27日,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
此时,大学生小林在岛内厦禾路工作,翻开报纸,字里行间跳出两句诗一样的语言:一环数片、众星拱月。这是海湾型城市的总体格局,朗朗上口,成为小林记忆中深刻的词汇。
按照上述纲要,厦门将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形成快捷完善的城市干道网、辐射型的对外交通网和现代化的市政服务网,建成海沧城区、马銮湾城区、集美城区、杏林湾文教区、同集经济带等,东部地区的开发拉开框架,初具规模。
紧接着,厦门行政区划调整。2003年5月22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厦门行政区从七个改为六个。时任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的黄高裳接受海峡导报记者专访表示,调整行政区划是为适应海湾型城市总体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2003年7月15日,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框架标志性工程“海湾大道集美段”动工,在地图上画下一个点。
12月26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厦门城市总体规划重新调整,规划范围由560平方公里扩至1565平方公里,画出一片美好未来。
同年2月17日,岛内莲坂旧城开始大规模拆迁。2004年,厦门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起飞
交通先行,从两桥到四桥一隧
忽如一夜,沐浴海风的厦门舒展身体,长出新骨架。
2005年4月30日,翔安隧道正式开工,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消息一出,全城激奋。一年后,2006年3月15日,杏林大桥动工,12月20日集美大桥动工。厦门朝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狂飙突进。“等大桥一通,我回家就近了。”那时,工作4年的小林已经租房在岛内,对着地图,他畅想着杏林大桥通车后的美好生活。
一两年的时间,一座座桥跨过海、跨过岛,堪称“厦门速度”。
2007年3月17日,同安大桥通车,建设时间12个月;2008年7月1日,集美大桥通车,仅用7个月;2008年9月1日,最长的跨海桥梁杏林(公铁)大桥连同疏港路高架桥通车,30个月;2008年8月31日,BRT一期工程3条线路正式运营,不到12个月。
2008年底,小林结婚了,搬回杏林住。当他开车走上杏林大桥,朋友打趣说,“大桥好像就是为你结婚建的”。
而此时,翔安海底隧道正头顶汪洋大海,在海底较量,钻研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历时4年8个月,2010年4月26日,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车,海底镶嵌的“永不言弃”浮雕,喊出了厦门力量。
衔接桥隧的岛内两条大道,早已准备好。东西走向12公里的仙岳路,2007年3月10日全线通车;南北贯穿厦门岛、14.3公里的成功大道,于2009年9月25日全线通车。
“厦门的建设速度比规划提早了10年。”厦门规划专家林荫新评价,按照上个世纪90年代的规划,到2020年进出岛通道达到26-28个车道,和“四桥一隧”的车道数相当。
新城
“海集同翔”四座新城崛起
在搭建骨架的同时,大厦门强筋骨、丰血肉,产城融合注灵魂。
产业向园区集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005年6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包括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和信息光电园等园区。
2005年7月18日,市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上明确,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重点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二期、同安工业集中区、海沧泊位等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开发建设。
话音刚落,8月4日,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通用厂房隆重开工。同年9月15日,同安工业集中区举行开工典礼。
一年后,2006年7月22日厦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首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清淤吹填、道路建设、跨海大桥三大工程同步启动。
时间镌刻在2010年:四大新城接连开工。1月9日上午10时许,集美新城百亿工程项目下达开工令;2月25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在杏林湾畔隆重举行。
仅隔一个月,3月25日,海沧湾奠基暨启动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4月29日,翔安新城奠基,十大配套项目同时启动。
6月20日,第二届海峡论坛上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已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2天后,在欢欣的锣鼓和隆隆的炮声中,环东海域同安滨海新城正式奠基,十大启动项目全面开工。
加快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厦门组团式推进集美、翔安、同安、海沧四大新城的规划建设,提出“四高”的建设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厦门的城市格局,由岛内一个“拳头”,伸展为全市一个“手掌”,加快岛内外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
同年9月,习近平来厦考察,指示厦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各项改革,以更宽的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大学生小林在杏林购房。截至当年,跨岛十年,厦门城市建成区由94平方公里增长到280平方公里,其中岛外180平方公里,岛内100平方公里,岛内外功能合理分布,有效地分流岛内人口,实现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
蜕变
打开格局,“一岛一带多中心”
天生丽质的厦门气质温雅,但也面临挑战。
以交通为例,截至2013年10月,全市机动车突破百万辆,“四桥一隧”日单向出岛总量超过20万辆,比2002年翻5倍,跨岛交通和厦门岛交通不堪重负,重大交通设施布局急需重组。
如何把厦门的美丽,打造得更丰富、更具内涵?
2013年 5月,厦门市总体规划(2013-2030)战略研究工作启动。次年1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美丽厦门蓝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厦门城市的空间格局,以跨岛发展战略为核心,向“一岛一带多中心”展开。“一岛”即厦门本岛;“一带”即环湾城市带,串联漳州开发区、角美、龙海、海沧、集美、同安、翔安、金门、南安等区域;“多中心”即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
2013年11月,厦门地铁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正式迈向“轨道交通时代”。小林这时才惊喜发现,自己买的房子,离1号线的园博苑站点走路只要十几分钟。2014年11月2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主体工程开工。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是该试验区面积最大的,共43.78平方公里。
路越来越顺畅。2015年7月21日,岛外两条道路同时启动改造,集灌路的主干道将改造成全程无红绿灯,同集路迎史上最彻底改造,变城市快速路,同样全程无红绿灯。
几年间,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厦深铁路等重大工程建成,轨道交通、翔安机场、“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等交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上升至全球第16位。
翱翔
世界看到厦门,厦门跨向国际
2016年9月15日,一夜之间,一场最强台风,非但没有吹垮厦门,反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
同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厦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裴金佳作《把握新机遇 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报告指出,今后5年厦门将加快推进跨岛发展,岛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开发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完善集美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极。
此后,全市对跨岛发展产生更高认识,逐步形成大力推进跨岛发展的氛围。5条地铁线全部开建,规划总里程达265公里,“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和新城、产业基地主路网加速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筑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截至今年5月份,岛外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国道324线(凤南-角美)改线工程、第二西通道等9个项目,完成投资超原计划100%以上;同集路提升改造工程预计7月建成实现全线通车;地铁、新城建设等省重点城建项目进入施工高潮,地铁1号线已有14列列车到位,并已完成7列调试;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道路工程(即马拉松道)水稳层基本贯通;马銮湾片区路网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启动。
跨出一座岛,厦门跨向国际化。
2016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在厦门举办。再早之前的2015年,厦门被国家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今年2月28日,厦门被国家明确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今年5月22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外媒体吹风会,人民日报记者敏锐捕捉到厦门的“国际化水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表示,举办金砖会晤进一步提升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厦门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将把握这次会晤的机会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跨岛发展15年,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跨岛的意义已超越一座岛、一座城,跨向了国际舞台,越来越多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