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安办举办“食安斗阵行”系列活动,吸引市民参与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云存证技术用于抽检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得到市民广泛关注和参与
厦门形成以抽样检验、信息公开等为支撑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厦门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不断完善
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蔬菜、肉类生鲜食品月月抽检
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泥)自2015年10月厦门启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主导下,全市各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整治力度,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福建省食安办近日通报省食安委2016年度各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食品安全工作考评情况,厦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为97.04分,不仅总分排名全省第一,而且考评指标包含的管理指标完成率、主要食品治理指标完成率和消费者调查满意率三项均位列全省第一。
四个第一
1.总分
2.管理指标完成率
3.主要食品治理指标完成率
4.消费者调查满意率
2016年度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评结果出来啦!厦门一口气拿下了包括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在内的四个“全省第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为此给厦门食品安全工作“点赞”,并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推动落实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各项举措,巩固提升厦门食品安全水平。
“早在2015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启动之初,市委、市政府就强调要以创建活动为突破口,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厦门市食安办副主任饶满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5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厦门食品安全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在全省各设区市的食品安全考核排名不断提升。2014年,厦门在全省各设区市排名第四,2015年排名第二,2016年跃居全省第一,达到了国务院食安办要求的创建城市“食品安全综合考核评议优秀,排名全省前列”的标准。
此次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评中,厦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为97.04分,评价为A级,不仅总分排名全省第一,而且考评指标包含的管理指标完成率、主要食品治理指标完成率和消费者调查满意率三项均位列全省第一。
在上述三项指标中,厦门在管理指标完成率这一项上得了102分,在全省10个设区市(含平潭)中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消费者调查满意度这一环,市民给出了73.57的高分,也让厦门得到了这项评分指标的第一名。据市食安办介绍,厦门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近三年来持续提升,从2014年全省排名第七、2015年排名第四,2016年提升到全省第一,而且在国务院食安办中期评估的同批15个参与创建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食品安全是民生、民心工程,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向必须与群众的期盼相一致,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市食安办副主任饶满华表示。
【关键词1】
现场推进会机制
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明确创建工作是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抓的“一把手”工程,列为市政府2016年度“为民办实事”第一项。 2016年年初,厦门便建立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推进会机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每个月在全市六个区、食品流通主渠道夏商集团轮流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场推进会,召集各区、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
会议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在现场参观点评工作亮点、部署工作的同时,由市食安办联合媒体记者开展明察暗访,以视频形式内部曝光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直面厦门食品安全薄弱环节,以问题促整改,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在去年7月份国务院食安办组织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中期评估中,该做法得到中期评估组的充分肯定,认为充分体现了市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总责以及推进创建工作的力度,在全国各试点城市中当属首创,值得总结推广。
【关键词2】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创建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食品安全的要求,针对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整治,2016年全市共开展专项整治35项,2017年启动厦门食品安全隐患大抽检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击专项行动。通过专项整治和依法治理,严惩重处违法犯罪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2016年全市各部门查处食品类案件278起,同比2015年增长32.4%,罚款达3185.91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8.86倍。
【关键词3】
构建社会共治机制
厦门坚持把“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判定创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引导,构筑社会共治格局。市食安办在厦门电视台举行首届“食安厦门共治共享”座谈会,邀请人大、政协、监管部门、协会等各方代表参与讨论,并进行电视转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组建全市首支“食安厦门”志愿者队伍,招募志愿者300多人,弘扬社会正能量;聘请26名“两代表一委员”担任食品安全荣誉监督员;市食安办开展“食安斗阵行”活动,邀请媒体、市民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抽检、进企业等;联合《中国食品安全报》开展广场宣传活动34场;依托新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有奖问答,参与人次超过172万;今年,同安区发动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你挑毛病我付钱,共同监督创食安”的诚信经营活动,倒逼餐饮服务单位建立诚信机制。为激发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性,市食安办已对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近期将出台,不但最低奖励标准大幅提高,而且还将首次推出企业“吹哨人”条款,鼓励企业内部人员举报违法行为,奖金最高可达30万元。
【关键词4】
食品监督抽检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云存证技术运用于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为监督抽检人员统一配备执法存证仪,以视频形式全程记录食品抽样过程,并通过云计算技术,经第三方公证机关公证,存储在云端。在监督抽检程序发生争议时,可以随时调取抽样过程记录,为解决争议提供法律证据。
【关键词5】
智慧监管模式逐步覆盖全程
厦门自2005年起即在全国率先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监管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的不断投入,形成了覆盖农产品种养、食品生产、流通、餐饮、餐厨垃圾处理全过程,以抽样检验、信息公开等为支撑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6】
小作坊升级改造
2016年5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厦门市2016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厦门小作坊升级改造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提升小作坊参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市市场监管局还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评选为示范点的小作坊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家3万元,目前建成15家小作坊示范点,该项工作还在继续推动中,小作坊示范点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与此同时,厦门在翔安区新圩镇东寮村全力打造全市首个“新圩豆干”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政府投入补助资金,引导二十多家厦门传统食品“新圩豆干”小作坊进行提升改造,取得小作坊许可证,并对产品实行统一检测、统一监管,实施品牌化经营;在同安区竹坝农场建设千层糕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关键词7】
明厨亮灶
厦门大力推动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透明厨房”、“视频厨房”、“网络厨房”等展示形式,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全面推行餐饮服务单位风险分级管理和量化等级评定结果信息公示,通过手机App将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展示给公众,同时公布证照信息、食品安全制度信息、人员健康管理信息、食材来源信息等。
【关键词8】
餐厨废弃物处理
依托智能化系统,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15年,厦门市被国家列为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以BOT的形式投资建设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2015年12月建成并接收处置餐厨垃圾,在市环卫处设中控室、各区设分控室,依托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进行全程监控。全市餐厨垃圾收运量突破200吨/日,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餐厨猪”等餐厨废弃物回流到餐桌。
【数字】
连续17年
厦门市委、市政府按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同志提出的“扎实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要求,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得紧而又紧,连续17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群众总体满意度73.57%
厦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将“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创建工作根本标准,坚持政府治理与成果共享相统一,监管方向与群众关切相一致,推动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省、市食安办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厦门市2015年、2016年食品安全群众总体满意度平均每年提升4个百分点,2016年达73.57%,特别是群众对政府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安全满意度高达96%,均创历史新高。
曝光42个突出问题
市政府强力发挥创建主导作用,市政府领导每月在全市六个区、食品流通主渠道企业轮流召开现场推进会,召集各区、各部门一把手参会。在现场参观点评工作亮点的同时,要求市食安办联合媒体记者开展明察暗访,已在会上视频曝光无证餐饮、非法添加、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42个,直面食品安全薄弱环节,责成各区举一反三、限期整改,起到震撼效果。
588名专职协管员
面对点多线长、量大面广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2015年底,市政府要求各区在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食品药品专职协管员,主要承担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等职责,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各区政府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为490个村居配备了588名专职协管员,实现监管触角全覆盖,成为基层监管的重要力量。
每千人4.75份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食品安全抽检量逐年增长,年平均抽检1.9万份,达到每千人4.75份,是创建工作开展前的三倍。通过加大抽检工作力度,2016年共发现食品安全问题520个,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靶向性和针对性。同时,抽检队伍统一形象、统一规范、统一装备,创新运用云存证技术对抽样全程记录,体现了依法抽检的权威性,展示了为民监管的抽检工作新形象。
172万人参与
为主动顺应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趋势,厦门市食安办推出“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发布权威声音,曝光抽检不合格信息,开展科普宣传,已经拥有粉丝8万,单条信息最大浏览量达3.9万,举办有奖问答吸引172万人参与。同时,“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还将为市民提供购物时食品自主追溯、在线举报投诉等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欢迎。
无证餐饮率5%以下
创建启动之初,由于厦门市相关法规将环评审批作为餐饮服务许可的前置审批事项,导致许多餐饮经营者无法办理餐饮服务许可,无证餐饮经营问题突出。为破解该难题,市政府明确环评审批与餐饮服务许可分开办理,全面开展无证餐饮综合整治。目前,厦门市无证餐饮率已从整治前近半下降到不足5%,有效破解了困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无证问题。
商户证照规范率逾99%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订餐“网上高大上、网下无证脏乱差”问题,加强对各大订餐平台的监管和指导,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厦门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系统与平台网上订餐商户电子档案的互联互通互查,全面审核上网商户资质,强制不符合规范的商户下线。自整治以来,下线问题商户2万多家,商户证照规范率已从创建之初不足15%显著提升到99%以上。
1403万元最高金额罚单
2016年8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查处了厦门四季优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违法无证生产、伪造产地和生产日期生产“随便果”的案件,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原料及生产设备,罚款1403.3万元。这是厦门市监管部门适用新食安法查处的史上罚没金额最高的食品安全案件。该案件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18万种食品可追溯监管
厦门市自2005年起即在全国率先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监管模式,实施“机器换人”、“技术助力”战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将全市6家批发市场、6家畜禽屠宰场、3个专业大型冷库,72家零售市场和151家超市纳入生鲜系统;7224家食品批发企业、商场超市纳入流通环节监管系统,可实现对2.68万家经营主体在售的18万种食品的追溯监管。
61个追溯点
2011年厦门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追溯点61个。纳入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的产品涵盖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种植业农产品283种,种植面积3.12万亩,胡萝卜、葱、甘蓝等蔬菜出口基地5.02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