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市人社局围绕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2017-04-25 07:56:44何无痕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企事业单位进京揽才

高质量的招聘会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

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留学人员项目路演

招贤引才

今年重点做什么?

建立覆盖重点用人单位的人才网络和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基础数据库,在人才需求开发基础上加强就业岗位开发

建立人才住房服务机制,拓宽引才渠道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何无痕)去年,厦门技术工人陈国信捧回了“中华技能大奖”,这一奖项含金量极高,是技能界的最高荣誉,获奖者被誉为“工人院士”;在第12届台湾专业人才对接会上,许多台湾人才专程飞抵厦门,并决定留厦就业;为了让在京学子在校门口就能找到厦门优秀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市人社局直接带去了厦门知名企事业单位,将厦门的招聘会搬到北京……健全人才机制、拓宽引进渠道、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市人社局积极推动建立有计划的市场配置机制,利用现有政策资源,帮助企业利用政策开发需求,加强储备,降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本,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加强精准服务。

据悉,截至今年1月底,厦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1人,省“百人计划”183人;市级拔尖人才434名,两院院士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多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近80万人。

今年,市人社局将把需求开发作为日常工作做实做细,建立覆盖重点用人单位的人才工作网络和管理服务平台,把厦门籍大中专毕业生的回厦和在厦高校毕业生的留厦作为重点,建立基础数据库,在人才需求开发基础上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加强供求对接促进和服务。并建立人才住房服务机制、拓宽引才渠道,支持企业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引才渠道、引才平台以及相关政策,促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努力构筑人才高地。

【案例1】

拓展渠道 组织企事业进京揽英才

联动互动 人才需求开发成效良好

“短短一上午,就收到100多份求职者简历,这要开两三场校招才有这样的成果。” 为实现人才强市,吸引一流人才,助推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市的建设, 3月18至19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在京联合主办“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在京专场招聘会”,将厦门的招聘会搬到北京,让在京学子在校门口就能找到厦门优秀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此次招聘会共吸引了北京30多所著名高校1000多名应届大学生来应聘,收到1300余份简历,其中“985”“211”高校的学生比例高达76%,共达成意向200多人。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会是厦门外出招聘毕业生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且参与的招聘单位整体水平高。为开发单位人才需求,为人才集聚创造条件,人社部门坚持联动互动,充分利用各类人才需求工作网络、工作平台宣传发动,多渠道推进厦门单位报名组织工作,人才需求开发成效良好,共组织了4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京招聘,既有大型国企,也有厦门知名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还有许多互联网知名企业。

靠前服务 招聘单位可拎包进场

高质量的招聘会也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大多是北京“985”或“211”高校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高。不少招聘单位表示,招聘会针对性强,求职者素质高,为企业吸收了许多优秀人才。仅集美大学一所高校就收到北大、人大等博士生简历30多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聘会简化了流程,部分单位两天时间里即可完成资格筛选、面试、复试等招聘程序,在京的毕业生不用奔波就能找到工作,单位招聘成果相当于原来两三次校招的效果。

为了让更多招聘单位和求职者获悉招聘会信息,市人社局坚持联动互动,多渠道推进厦门单位报名组织工作。同时,驻京办依托北京厦门同学会,贴近在京学生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福建老乡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此外,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主动靠前服务,会场就近设在入住的酒店,提前统一布置好招聘单位的桌椅和易拉宝,提前印刷好招聘信息宣传手册,带到北京,由学生志愿者帮助发放,大大方便了招聘单位。招聘单位只要拎包进场就可以进行招聘,招聘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为减轻招聘单位招聘成本,单位无需支付摊位费,还可按照“海纳百川”人才赴外招聘会的政策规定补贴差旅费。招聘单位纷纷希望能多举办这种高品质精品服务的专场招聘会。

【案例2】

搭建平台 助力留学人才在厦创业

留学人才叶英博士在厦门创业之初,遇到了资金难题。厦门市人社局主动靠前服务,邀请叶英参加留学人才项目路演活动,让她有机会接触到留学人才项目境内外投资商,并进行面对面交流。很快,叶英的力品药业(厦门)有限公司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并获得了某投资公司1200多万元的投资。

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像叶英一样的留学人才选择来到厦门,并留在厦门。据统计,2003年至今,厦门共引进留学人才超万名,而这一数据仍在不断增加。厦门已然成为中国十大海归创业热门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

叶英说,这是公司的首轮融资,此次成功融资,为力品药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企业起步阶段,有了资金的保证,力品药业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制剂的药物开发。同时,因为这次融资的成功,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力度,这为力品药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人才特区,服务留学人才”是厦门市人社局引进留学人才的宗旨。针对留学人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困难,厦门市人社局主动作为,在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上下足功夫。不仅积极推荐优秀留学人员申报各类政策扶持资金,还组织境内外投资商对接留学人才及其企业举办项目路演等,为留学人才企业寻找伯乐,解决留学人才的实际困难。此外,通过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交流,促进留学人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2002年至今,厦门累计有近100个留学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及项目择优资助1300万元。

【书记谈人才】

创新能力建设

积极引才聚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新奎

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人才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积累了一定规模的人才总量。至去年底,厦门人才总量近80万人,其中高级职称9.8万人,中级职称20万人;博士1.5万人,硕士9万人;高级技师4102人,技师10434人。二是保持了一定的人才集聚速度。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在2.5万人左右、横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左右。三是城市环境和人才政策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厦门出台的“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及“人才政策新十八条”,较好地发挥了引才聚才的导向作用。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厦门的战略核心是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与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相比,厦门人才工作领域也面临每年集聚吸纳的人才规模数量较小、吸引人才的综合环境竞争力弱化、引进人才当年流失率走高、人才需求开发较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人社部门将着力服务创新能力建设,在人才集聚、降低人才落地成本、人才综合服务上下功夫。

突出需求开发,为人才集聚和储备创造条件

坚持以用促引、以用促留。加快建立覆盖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众创空间、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的工作网络、工作机制、管理服务平台,不断延伸人才工作的服务区域和领域,为更高效、更有效地开发人才需求创造条件;主动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在聘用人才以及储备人才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中介作用,以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搭建大学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的保障机制,带动人才进入和集聚,加快壮大人才规模总量。

突出产业导向,加强重点紧缺人才的引进

以落实“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等政策为抓手,主动对接全市“5+3+10”产业发展规划、各区产业链群培育规划、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产业培育计划、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快航空维修、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行业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人才评价标准,推进职称评审、技能鉴定与产业人才评价机制匹配,加强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的人才服务。加强与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协同协作,主动对接厦门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企业和创新试点企业、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厦高校和各类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延伸和拓展人才服务的覆盖面。

突出综合服务,努力降低人才落地成本

落实“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在薪酬津贴、创新支持、培养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扶持政策,降低用人单位引才用才成本;落实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社保、薪酬、职称、股权激励等政策,认真应对当前人才引进面临的包括住房在内的困难问题,为人才在厦安身安居、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把厦门籍大中专毕业生的回厦和在厦高校毕业生的留厦作为重点,建立基础数据库,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加强供求对接促进服务;积极利用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讲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人才项目,引入外部资源为厦门服务。

突出渠道拓展,增强引才聚才合力

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在厦高校毕业生、两岸人才交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渠道的引进集聚作用。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通过鼓励新办、引进等多渠道培育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技能培训等机构,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发挥市场主体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两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加大力度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引进更多台湾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造更多更专业的台湾人才对接平台,为引进更多台湾专才、专家服务,把厦门建成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最紧密区域。创新众创空间服务机制,赋予其就业登记、中介、培训、派遣、技能鉴定、政府人才政策统一申报兑现等职能,为人才创业提供职能下放、服务前移的宽松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