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新区产业基础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火炬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激情充分释放。在火炬高新区这块创新创业福地上,各类创客竞流涌现,勇立潮头。人才,已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驱动力”。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围绕人才带动战略,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培育和服务机制,加快创业载体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优势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
案例1
产业优势 吸引人才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引进的马骏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触控集成化技术、光配向技术、模组自动化技术以及第二代内嵌式触摸屏技术,打破了日韩在高端消费品面板生产领域的垄断。
宸鸿科技“百人计划”人才林清山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研发团队,先后获得专利164项,部分专利技术填补了福建省乃至全国平板显示产业触控技术的研究空白。
“可以说,没有人才的贡献,就没有火炬高新区第一条千亿产业链群——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高新区有关人士如此评价说。在火炬高新区,类似这样通过产业吸引人才,再通过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人才和产业有机融合、双向互推,使火炬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工作之路。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围绕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招才引智,将平板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LED等优势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新兴特色产业确定为引才的重要产业,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施精细化引才,吸引大批人才到高新区发展并进行重点培育。随着联芯、天马微电子、三安、电气硝子等重点企业落户火炬高新区,一大批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专业人才纷至沓来,实现了引进一个高端项目,带来一名领军人才,带起一支创新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更拓展了火炬高新区通过产业引才的更大可能性。高新区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根据项目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如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就通过柔性引才方式,每年从韩国以及台湾、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大批技术人才到企业开展研发工作。
人才最关心的是找到发挥才能的“着力点”,产业链、项目源及创新创业平台就是最具吸引力的“着力点”。放眼火炬高新区,同安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厦门软件园(三期)、厦门科技创新园、厦门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ABB厦门工业中心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这些产业承载新空间就像一块块强力“磁石”,在吸引产业项目争相安营扎寨的同时,也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同时,高新区拥有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3个国家级孵化器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平台。
再以火炬高新区蓬勃发展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例。去年,我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首次突破千亿元,我市千亿产业链再添一翼。作为我市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载体和平台,厦门软件园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在火炬高新区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的作用下,软件园的产业链不断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6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评价排序前十名名单中,厦门软件园“综合评价”名列全国43家软件产业基地第七名,其中“成长性”指标排名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七。
为给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再添一把火,《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推进软件园三期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于去年出台实施。高新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聘用初次来厦就业的985、211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每月1000元到3000元的补贴;对上一年度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1.3万元以上的业务骨干,给予每月2000元到3000元的补贴,填补了之前对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政策扶持的空白,对吸引高学历人才入驻软件园三期创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案例2
完善生态 成就人才
走进厦门软件园二期,你一定会被这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感染。这个园区正通过打造创新社区,成为我市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在创新社区,创业的人才可以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获得他所需要的创业和生活需求。另外,创新社区还为人才提供“政务小站”,把创业者所需的“一站式”服务集成在一个窗口,创业者无须跑多个部门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设软件园二期、软件园三期、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等三个创新社区,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此外,高新区还建成海西最大的人才创业孵化基地,总孵化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培育链条,每年吸纳科技企业200多家,凸显了孵化器和加速器在人才科技企业成长之路上的“加速”作用。
营造生态,政策先行。为进一步扶持“双百计划”人才企业发展壮大,2015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落实市“双百计划”创业场所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双百计划”创业项目落地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兑现58家“双百人才”企业创业场所租金补贴1363.97万元,去年首批兑现20家“双百人才”企业区级配套扶持资金3780万元。今年,高新区扶持政策再度“加码”,高新区财政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出了“火炬创新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进行扶持,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各类高水平创新服务资源。
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实现梦想的舞台。火炬高新区出台了《厦门火炬高新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暂行办法》,建设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目前,高新区已建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市级众创空间68家。
“十分感谢火炬高新区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许多创业基地,但我想高新区无疑是最有内涵、实力最强的,希望我们能和高新区一起发展壮大。” 作为火炬高新区引进的境外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之一,海德星科技创始人胡亦宁说出了园区人才的心声。如今,一批以吴世雄、洪伟、吴欣鸿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正在彰显火炬高新区人才创新创业的成果,不断提升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书记谈人才】
建设人才洼地
引领产业发展
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黄晓舟
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作为科技与人才的汇聚地,国家高新区承担着率先实践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光荣使命。如何更好地吸引培养人才,释放人才活力,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对接培育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9名,占比超全市八成以上;省“百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7名(个),占比超过全市四成;市“双百计划”领军创业型人才项目80个;市“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人才178名。高层次人才对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彰显,高新区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或项目突破100家,其中自主培育的11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71家,数量占全市近半、全省四分之一。
优质服务留住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营造良好环境,方可留住优秀人才。高新区从专门机构、专项经费、专业服务等方面,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成立人才服务中心,就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政策兑现、咨询等方面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精准服务;将人才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投入30亿元人才专项经费,不断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
创新机制引进人才。“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竞争,说到底就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唯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高新区坚持以才引才,通过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形成“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支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坚持以会引才,每年组织参加广州海交会、大连海创周等大型人才展会,挖掘创业项目和人才,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人才的对接。坚持产业引才,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大批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并进行重点培育。坚持组团引才,利用集体效应和品牌效应,分别组团到清华大学、福州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帮助园区企业招揽人才。
精准施策激励人才。良好的政策是人才工作的有力支撑。高新区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园区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增强人才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政策设计上,重点支持带团队带技术创业项目、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扶持资金“对企不对人”,直接用于支持项目发展;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团队”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搭建平台培育人才。人才发展需要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要在人才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加快平台载体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高新区注重抓好三类平台载体的建设:一是创业支撑平台建设。依托创业中心积极打造专业的孵化基地和加速器,已建成海西最大的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共有3家国家级优秀(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14家、市级68家,占全市比重近六成、六成、四成。二是产学研金一体化平台建设。扩大技术服务平台规模,进一步优化“厦门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与服务。已落户厦门的清华海峡研究院、中科院等研究院所,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和空间信息研究中心等。另外,依托软件园一期海西股权交易中心、火炬集团科创公司、创业中心高新天使创业投资公司等作用,打通产业、人才、金融之间的通道,为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创新社区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打造由创客工厂、创新孵化器、创意区、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单元和创新企业、创业者等创新主体与完整社区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的创新社区,现已建设软件园二期、软件园三期、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等三个创新社区。
火炬高新区将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平台为载体,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产业特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产业人才队伍,为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