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嵩屿李姓渔民坐船跨海来此定居,是内厝澳的雏形 -从传统村落蜕变为国际化社区,鼓浪屿用了七百余年,本报今起为您介绍这段华丽蜕变 已搬迁至内厝澳路373号的种德宫 1990年从鼓浪屿省工艺美术学校内出土的宋代钱币,现存于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在“面包石”附近出土的“明处士振山黄公墓志”,现存于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路然)南宋末年,当李氏渔民站在鸡母山下,望着对岸的嵩屿家乡,努力开垦田园,搭盖茅屋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脚下这座岛日后的命运将紧紧与世界历史相连,经历跌宕起伏,风云巨变。随着清朝封建帝国的大门被西方炮火打开,从周边迁徙而来的闽南人不再是唯一的岛民,洋人的身影频繁出现,盘桓在岛上几个世纪的闽南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从西方漂洋过海而来的社会风俗、文化思想如浪潮般不断涌上小岛,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成为西方城市化进程蔓延至东方的先行地,来自闽南原住民、多国侨民、华人华侨的管理智慧在此积淀。20世纪初,鼓浪屿已出落成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社区,即使在今天,岛上社区管理的超前之处仍为人称道。 从传统村落蜕变为国际化社区,鼓浪屿用了七百余年。从今天起,我们将在“鼓浪屿往事”中为您介绍这段华丽蜕变中的点滴故事。 如今,当您漫步在鼓浪屿的曲径窄巷间,流连于错落有致的西式洋房,古老大气的中式民居,感叹多元文化为鼓浪屿留下宝贵的遗产时,是否想过,鼓浪屿也曾经是个村落模样?鼓浪屿的原点在哪里?今日,我们带您穿越历史的烟尘,回到那个有着闽南乡村气息的年代,认识岛上最早的村落——内厝澳。 |
相关阅读:
- [ 01-20]"好支书"程明仙 600年古村落里的领头人
- [ 08-11]闽台摄影师联展15日厦门开幕 光影再现两岸消失村落
- [ 09-14]“内衣大盗”扫荡村落 多户人家女式内衣裤频繁丢失
- [ 04-28]结束50年没水喝困境 厦门岛内两村落通上自来水
- [ 03-31]乌石浦旧村落“SM商城”进驻
- [ 12-05]10个电力增容工程一直受阻 面临进村落地难
- [ 10-15]新垵古厝韵味悠远 福建红砖古民居村落完美呈现
- [ 11-01]金山街道旧村落搭上“岛内提升”快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