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4月3日电(王雄)有人说,厦门鼓浪屿的每个海浪潮汐下,都深埋着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而这段历史的轨迹铭刻在鼓浪屿的每条街道、每栋建筑、每个院落、甚至每间窗户上。如何保留鼓浪屿的历史与文化?来自台湾的洪明章做了一件“大事”:他在鼓浪屿福建路62号建起了一座“百年鼓浪屿”博物馆,那些饱含岁月气息的老物件记载着这座小岛的独特经历,展现了鼓浪屿风光之外的另一种美。
洪明章是台湾屏东人,原本在台湾从事旅游业,2000年来到厦门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鼓浪屿。现在,他在鼓浪屿开办了3家私人博物馆,展示自己从废弃旧物、故纸堆里淘来的文物。其中,洪明章觉得自己这辈子干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百年鼓浪屿”博物馆。
“百年鼓浪屿”博物馆入口
“翻开鼓浪屿的历史篇章,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的经历。”洪明章说,这是鼓浪屿无法抹灭的沉痛记忆,但另一方面,那个特殊的年代也造就了鼓浪屿的繁华和诸多传奇,“百年鼓浪屿”博物馆的收藏再现了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英国领事馆牌、西医种牛痘、鼓浪屿水上运动……记者在“百年鼓浪屿”博物馆参观时,仿佛穿越回100多年前的鼓浪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馆内藏有上万件与鼓浪屿有关的老物件,这些展品按类别分区,有领事馆区、瓷器区、侨批区、鼓浪屿商业区、洋人卧室、洋人俱乐部、照相馆、鼓浪屿名人区、鼓浪屿文教史区、鼓浪屿宗教区等等。
“鼓浪屿在当时就已驰名中外,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洪明章指着馆内珍藏的一张“永可成百货商店广告单”告诉记者,厦门百货业是在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发展起来的,“永可成”开办之时,厦门百货市场已日渐繁荣,竞争强烈,为招徕客人,他们非常注重广告,广告宣传用品都制作得非常美观。彼时,鼓浪屿已沦为“万国租界”,岛上洋人众多,“永可成”广告单除了中文的店名和地址外,还印有花卉等图案,并且有“永可成”及“鼓浪屿”的英文写法。
“百年鼓浪屿”博物馆展示的永可成百货商店广告单
“鼓浪屿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但很多人只知其风景之美,而不知其历史之美。”洪明章说,鼓浪屿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和近代中西交流的标本,是中国步入近代化历程的缩影,本土文化、租界文化、华侨文化在这里汇聚包容,如果把这些历史文化的因素忽略,那就太可惜了。而这,正是洪明章开办“百年鼓浪屿”博物馆的初衷。谈到华侨文化,“百年鼓浪屿” 博物馆当然不会落下对当年鼓浪屿侨批局所代理侨批的收集。据介绍,“批”在闽南语里就是“信”的意思,侨批就是从外国寄回的信。
“其实,说侨批是信,那还不够确切,它还兼具信和汇款单的功能。”说起侨批,洪明章娓娓道来,他随手拿一张写着“慈母亲大人启,外附国银壹拾大元”字样的侨批告诉记者,“从这张侨批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份家书,也是一张汇款单,一位海外华侨的孝心表露无遗。”
鼓浪屿老物件——侨批
“如果没有人把这些珍贵文物保存下来,或将永远消失。”洪明章说,他是闽台历史文化爱好者,经常在台湾、厦门、泉州以及闽粤赣的旧货市场和乡镇农村“淘宝”,时间久了,收购破烂的小摊小贩买到旧物,也都懂得上门卖给他。多年来,其收藏品已达几十万件。
更难能可贵的是,洪明章还把自己在搜集文物过程中了解到的史料细细记录下来,编撰了《百年鼓浪屿》一书,图文并茂,史料详实,为读者重现了那些消失的岁月。如今,洪明章主编的鼓浪屿相关书籍、地图、明信片等文化旅游产品,也通过鼓浪屿各商家门店,一件件被上岛的游客买走,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洪明章说,一曲《鼓浪屿之波》,海峡两岸家喻户晓,闽台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愿意做一名闽台文化的深耕者,留住城市记忆,让历史“活”起来。
鼓浪屿老物件——早期租界使用的留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