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兜图书馆馆长丁勇为紫嫣讲故事。(本报记者陈冬摄)
读书会让来自各行各业的爱书人聚集在一起。
晓学堂书店联合厦大“中文有戏”社团,举办“书中有戏——当阅读遇见话剧”读书活动。
厦门日报讯(本组文/记者陈冬杜晓蕾)最近,央视节目《朗读者》再次掀起一股阅读热,越来越多人慢慢将阅读转化成公众分享。在厦门,也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播撒读书的火种。
他们因为相近的阅读兴趣相聚一起,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行业精英,有的是带着孩子的妈妈,有的是学生……他们以抱团读书为目的,将流行的网络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将私人阅读的愉悦转化成集体阅读的快感。
他们所在的是一个个小团体,这个“团体”就是读书会。这些散落在图书馆、书店、咖啡厅、校园、社区,甚至客厅的阅读平台,成为推动这座城市全民阅读的强大力量。
共同阅读 产生“化学反应”
“在读书会里,阅读变得更有趣,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聚焦共同热爱的书目,在多方的碰撞中求同存异,开拓了眼界。”这是读书会参与者的真切感受。
以市图书馆为例。借书只是个人阅读行为,如果组建俱乐部,让读者参与其中,就能带动更多人加入阅读的行列。从2012年开始,市图书馆陆续组建“读书人”读者俱乐部、“寻找老厦门”读者俱乐部、音乐爱好者俱乐部、户外运动读者俱乐部、“书虫”青少年阅读会、“留学全球”读者俱乐部、英文原版精读俱乐部等等,很多俱乐部甚至是读者直接参与互动策划。
在市图书馆负责组织各类读书活动的苏华说,“共同阅读”有一种聚合力,从而产生“化学反应”——相互激发和成长,提升阅读品质,这种作用是个人阅读无法产生的。
分享心得 收获高质量书籍
其实,读书会的兴起,是一种很自然的文化复兴。“中国人历来有爱读书、尊重读书人的传统。”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年中国图书出版数量激增,但质量并不高,面对林林总总的所谓畅销书,究竟有多少值得人们阅读?读书会的好处,就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通过各自对阅读的分享,收获高质量的书籍。
厦门的阅读氛围,正是有了这些读书会,近年来越来越浓厚。市文广新局称,在2016年省城乡居民阅读调查中,厦门居民综合阅读率、阅读总指数等指标均名列各地市首位。
民间读书会 长久发展需扶持
从读书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图书馆、书店等组织的基本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民间读书会由于主要依赖发起人及活跃参与者的热情,资金成了问题,许多民间读书的创办人大都是作为副业,日常开销或可以从主业中稍作补给,或由成员共同出资,然而这并非是长久的办法。
除了资金,人才也是民间读书会面临的问题。一位民间读书会负责人说,一旦发起人热情减退或无法投入足够精力,读书会就很难维持,而替代者又很难找到。需要有丰富文化积淀的优秀成员以及有经验、有能力的志愿者参与和帮助。
如何能让民间读书会的蓬勃兴起持续健康发展下去?业内有专家提出,政府或可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机制,对一些发展较好的读书会给予一定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项目购买合作的方式,扶持民间阅读组织。
【速写】
城中村读书会
民房建图书馆 引导外来娃阅读
厦门岛内的安兜社是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十万人口里八九成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孩子们放学后该去哪里?有一间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痛点”。
图书馆位于安兜社276号,“藏”在一栋普通民房里,面积虽只有180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明亮的灯光,整洁的环境,简易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上千本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这里是安兜社唯一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孩子们放学后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2岁的周紫嫣刚进入安兜图书馆大门,便熟门熟路地走到书架前,拿起自己最爱的绘本递给馆长丁勇,要他讲故事。周紫嫣的妈妈,正巧也到图书馆做义工。
“每天都有许多孩子来这里看书,周末我们还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丁勇不仅是安兜图书馆的馆长,也是鸟巢计划发起人之一、厦门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执行长。鸟巢计划,是致力于以倡导、推动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开放式民间公益计划,尤其关注城中村。
去年10月,厦门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开始接手安兜图书馆这个项目。此前,运营管理它的是“厦门日新社会服务中心”。丁勇说,希望通过公益行为,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也希望市民能一起参与,通过共同阅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残障人士读书会
微信语音读书 帮扶盲人的孩子
今年,在厦门的残疾人尤其是他们的孩子,将有机会通过“晨昇”这个平台,体验到更多阅读的快乐。
“晨昇”是厦门市国傲晨昇义工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2015年5月,盲人顾苏强、肢体残疾人张涛和健全人林亮自筹30万元,在厦门创办了这个中心,并开通了微信平台,为残障人士和志愿者牵线搭桥。
“办读书会是今年晨昇力推的一个项目。”顾苏强说,去年曾做过个案的尝试,有残疾人提出求助,因为夫妻双盲而孩子健全,无法陪孩子阅读,之后志愿者通过微信语音的方式,将绘本内容描述给求助者,而后再转述给孩子。“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很高兴,有些遗憾的是,这样的志愿帮扶只持续了一周多。”
自己也有孩子的顾苏强陷入了思考,因为志愿者人数有限,单单依靠志愿者的一对一帮扶,无法做到持久。顾苏强说,唯有构建一个读书会这样的平台,包括和图书馆等机构的合作,由志愿者捐声,与残疾人面对面,教他们“阅读”绘本,让父母通过不断的想象和拓展,与孩子拥有更亲密的亲子阅读时光。同时还可以让残疾人通过读书会读到更多的好书,结交更多的朋友,产生思维的碰撞。“这和一个人通过手机聆听有声读物的感觉是完全两样的。”
书店读书会
文化名人学者 与读者分享书香
如今,读书会已是日渐复苏的实体书店“圈粉”的重要方式之一。书店不只展示书、卖书,还是社交的场所。对于很多人来说,到实体书店不只是买书,更多的是体验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氛围。或者,就为了闻一闻那带着油墨的书香。
外图厦门书城表示,书店经常举办各类读书会,不定期举办的有小鱼读书会等成年人参与的活动,英文书籍分享会等也受到大学生和外国友人的欢迎。定期举办的小杜叔叔故事角读书会受到孩子们的青睐,每次都满座。这一公益读书活动于2009年6月开始举办,每周五和周六晚举行。活动创办人“小杜叔叔”名叫杜文斌,是一位资深教师,也是积极的儿童公益阅读推广者,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图书店给孩子们讲故事,引领他们从小读好书。
中信晓学堂书店介绍,成立于2015年的“晓读会”是晓学堂旗下专属读书会,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集体阅读活动,让阅读进行延展、联结和分享。每月举办2次活动,并尝试推广亲子阅读。目前已有242名会员,基本都是对参与共同阅读有兴趣的年轻群体。
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表示,目前暂时没有书店专属的读书会,但经常有民间组织的读书会如十方读书会等在这里举办活动。书店也曾多次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前来和读者分享好书、交流心得。
荒岛图书馆,是厦门小渔岛书店的特色,为所有爱书的人开放读书平台。读者不仅可以翻阅古早的厦门史料,还能和其他文史爱好者分享书目,免费参加活动学讲闽南话,常常有机会和“文史大咖”或有意思的读书人面对面交流。
琥珀书店以其温暖的文艺范,在读者心中有着独特地位。这里的阅读活动更为轻松写意,既有厦大名教授进行文史交流,也有旅行家、作家来和大家谈天说地。
【链接】
这些读书会 个个有特色
厦大EMBA读书会
2012年成立,挂靠于厦大管理学院,章程、会员制度、理事会一应俱全,既有学校的教授做顾问,又有企业的董事长担任理事会成员。
据介绍,读书会会员均是厦大EMBA班成员或毕业生,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企业高层。一般,除了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读书会每三个月还发行期刊《书斋》,对每期读书会进行报道,推荐好书,并开设微信公众号,发布每期的活动预告。除了请艺术界或文学界的名人来读书会交流,读书会成员也会互相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
厦门趁早读书会
2013年底成立,每周末相聚在咖啡厅,进行小团体研读或主题阅读,由主持人带领会员们思考并探讨心得。会员们也会进行自由分享,话题广泛,可分享好书、体验、经历。有时,也会特邀在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成就的学者,与会员进行交流。
游艇读书会
去年8月20日,湖里团区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厝边E哥”组织了一场游艇读书会,人称“E哥读书会”。据悉,这也是厦门首例游艇读书会。这一期讨论的书籍是英国作家Ken Follett的巨著——《巨人的陨落》。
贝塔阅读分享会
“成为最有趣的读书分享会”,是贝塔阅读分享会的定位,他们的公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保持着一个月2次的活动频率,主题讨论、分享书单、交换书、线上阅读等,都受到新时代年轻读者的欢迎。
国学堂
厦门公益读书会
福建国学堂是由福州几位有识之士发起设立,是省级社团福建省国学发展促进会旗下的公益读书会。读书会于2014年11月在福州率先开讲,每周定期开设《论语讲要》《常礼举要》等课程,由国学功底深厚、海内外讲学经验丰富的梁浩老师主讲,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厦门公益读书会于去年3月在厦成立,第一次活动就设在厦门松柏中学初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