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价值观论坛“进军营 二、重常态,厚植文明创建根基 问题导向推动常态创建。直面薄弱环节,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拳出击,推动文明创建。抓住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物业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创建难点,设立记者暗访团,开办《啄木鸟》内刊,通过暗访、调查、剖析、深挖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这种借助“暗访+内刊”的方式,既避免了文明创建的走过场、搞突击,又有效破解文明创建老大难问题,真正实现创建常态化。抓住鼓浪屿、中山路、轮渡码头、火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创建难点,通过设立不文明曝光台,开展文明交通宣导、“垃圾不落地”环保体验等主题活动,引导市民游客自觉践行公共文明准则,维护城市文明形象。 “网格化管理”推动精准创建。实行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辖内98个社区划分成98个网格,按照“一格多人、责任到人”的运行模式,将城管、环卫、交警等15个部门和街道、社区网格员分配到98个社区网格中,各职能单位责任明晰,强化联动。社区网格员通过定点巡查、常规巡查、夜间巡查等方式,将发现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卫生保洁、交通秩序等问题,即时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微信群等工作平台发布,各职能部门、街道网格员快速响应、及时整改,实现快速、精准、高效创建。 志愿服务引领全民创建。志愿服务理念在思明区蔚然成风,并渐成时尚。一是广平台,实现处处可为。组建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明单位志愿者等14支队伍,建立98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打造中山路、火车站两个省级“志愿服务驿站”,市民既可以在单位加入志愿者队伍,也可以在家门口参与志愿服务。二是零门槛,实现人人可为。扶持蓝天救援队和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等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为他们提供基地和训练场所。搭建开放性的爱心平台,开展多元化、零门槛的主题义工活动,吸引数万名市民加入义工队伍,“周末做义工”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习惯,塑造了“身边好邻居”、“法庭义工”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思明城市义工协会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三是多维度,引领全民参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自觉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相结合,利用春节、中秋、“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服务日”等重要时节,组织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领广大市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上岛开展“垃圾不落地”、“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等志愿活动,为申遗助力加分。 思明区举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经典诵读活动 三、重创新,激发文明创建活力 “互联网+”推动提速增效。建立“文明创建随手拍”微信群工作平台,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街居干部、特邀监督员、媒体记者等全员在线,所有人员既是发现者,又是监督者。市容乱象随时随地进入平台,所有问题直达责任部门和人员,问题处理从发现、督办、回应、整改,再到完成反馈,耗时由原来的平均两天减少至现在的半小时以内。该平台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已发现解决了上万个问题,整改率100%,实现精准、直观、快速、高效管理。 严格执法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针对“门前三包”不落实、占道经营、违章搭盖、车辆乱停放、油烟扰民等文明创建难点,通过完善机制、联合整治、严格执法,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如将“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纳入商家评先评优考核,加强责任监督,对不落实责任、多次评比中表现较差的商户进行曝光或通报批评,促使商家自觉承诺做好“门前三包”;对违章占道经营,依据有关条例,实行“一改二罚三扣”的严格执法模式,形成监管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整治“两违”,将移送法院强制执行的“两违”案件纳入区法院“点对点”执行网络查询系统和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冻结当事人银行账户和列入失信黑名单等方式,敦促当事人自动执行。 推行“垃圾不落地”提升市容环境。一是全面部署启动。紧紧围绕“厦门会晤”,立足“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区领导召开两场专题会议,充分研讨工作措施,科学规划推进区域,积极部署工作任务,于今年1月中旬在全区全面启动“垃圾不落地”工作。二是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充分调研认证,优选景点景区、社区小区、商业街区、学校及宗教场所等八个区域重点推进,通过减量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增加垃圾收集转运力量、强化管理和文明宣导等,打造“垃圾不落地”典范片区。三是关健节点强势推进。紧扣元旦春节关键节点,在全区发出“洁美家园·喜迎新年”活动通知,广泛发动干部群众践行“垃圾不落地”;统筹各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精心设计文明提示语,在2017年海峡春节焰火晚会现场及各旅游景点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宣导。四是建立全方位宣传格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新老媒介力量,通过报纸、电台、微博、微信等全方位宣传鼓浪屿、黄厝溪头下、沙坡尾等地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