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2016文明海沧> 文明要讯 > 正文

海沧启动灾后重建作品制作冬令营 抗灾精神长驻校园

2017-01-16 10:20:2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制作手工艺品,感受耕读文化。

  

在台风中受损的树木,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手工艺品。(本组图/记者 张奇辉 摄)

  “五福临门、京剧脸谱、力量之手、金鸡报晓……”14日,“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作品制作冬令营在海沧拉开帷幕,一件件台风灾后留下的废弃物料,通过孩子们的巧手,“变身”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重获“新生”。

  在海沧区看来,当前正在全区弘扬的耕读文化,提倡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爱国恋乡,孝亲尊师,与海沧区在抗御“莫兰蒂”台风中体现的主人翁意识、无私奉献精神、爱乡爱土情怀一脉相承。

  借着将抗灾精神长“驻”校园的契机,应广大师生家长的要求,海沧区正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掀起耕读文化进校园的热潮,让“耕读传家”的理念在海娃心中“生根发芽”。

  变废为宝 抗灾精神长驻校园

  “今天,一双双小巧手,让我找到伙伴,长成另一种树木。明天,我要告诉更多的小伙伴,有爱,就会重新焕发生命。”“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作品制作冬令营上,一组由天心岛小学的海娃们用废弃木料制作的手工画旁,这样写道。

  木雕、软陶、丙烯画……走进一间间手工制作教室,130名来自海沧各个学校的海娃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以灾后废弃树木、瓦片等物品为材料,聚精会神地制作着各种各样栩栩如生手工艺品。

  “孩子们很有天赋,他们的作品中展现出的想象力、理解力与创作力,一点儿都不比大学生弱,也反映出他们对于抗灾精神的深刻理解。”本次冬令营的艺术指导、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春说道。

  树木虽然倒下了,但海沧师生及社会各界共同抗御台风的精神用艺术的形式固化下来,此举得到海沧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去年11月,海沧区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共4万多人,就地取材,用各种废弃的材料,制作了5000件雕塑、桌椅、玩具,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播报了《厦门海沧,台风过后学校添了一份“坚强美”》专题新闻,点赞海沧灾后教育工作,引起强烈反响。

  此次冬令营活动的开展,是海沧区各学校致力于将主人翁意识、无私奉献精神、爱乡爱土情怀长“驻”校园,植入海娃心间的一次再行动、再出发。

  拓宽领域 耕读文化走进校园

  当前,海沧区正以社区书院为主要平台,掀起一股“耕读传家”的热潮,将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落实到最基层,勾勒出一幅铸社风、民风的新蓝图,引来众多媒体、学者的点赞。

  当这股“耕读风”吹进千家万户之时,许多家长、师生提出,学校教育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承方式,将耕读的“文化列车”开进校园,能够进一步推进耕读文化在海沧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从而真正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

  群众的呼声很快得到回应,日前,海沧区决策者审时度势,在当前耕读文化进社区向纵深推进之际,决定在全区铺开耕读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每一名孩子的身后都站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6人,甚至更多的家长。”海沧决策者深谙,在校园中弘扬耕读文化,不仅对青少年自身成长意义重大,对于海沧传承优良家风,推动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座精神桥梁,既可以在思想上为农民转产就业树立信心,又引导着人们学会创业、安身,懂得修德、立命,以劳作致富、以崇文启智。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海沧当前共有在校学生4万多名,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厦门人”子女,构筑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推进新老厦门人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构建?在海沧区看来,孩子的精神培育是重要环节,校园的教育引导是关键突破,耕读文化则是背后的破题“钥匙”。

  海沧的未来,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海娃们的未来。在海沧延绵千年的耕读文化,是培育海娃成长的天然“养分”。一场场简明厚重、主题鲜明的耕读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给孩子们带来视觉上、感官上、心灵上持久的浸润和影响,让他们成为“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的有用之人。

  两翼并举 耕读“因子”弥漫全区

  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生动的《感受慈济文化》《答嘴鼓》等校本课程被搬上课堂;在延奎小学,“鱼菜共生系统”被引入校园,海娃们在当“农夫”的过程中体验耕读的内涵;在天竺幼儿园,海娃们砌起“土灶”玩游戏,边上还摆放着闽南传统小方桌,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校园外,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上个月,第三届海峡杯青少年帆船赛在海沧区青少年航海培训基地开赛,来自海沧天心岛小学、双十中学海沧附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的小“船长”们驾驶着帆船乘风破浪,向世人展示着海沧耕读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挑战自我、敢闯敢拼的闽传统海洋文化。

  不难窥见,当前,海沧区在推进耕读文化进社区的同时,将耕读的“触角”延伸向校园,海沧的教育者们怀抱相同的目标,用丰富的形式,在海娃们心中“播种”着耕读文化的“种子”。

  虽是寒冬,却见绿意。耕读文化的“种子”正在海沧校园内发芽冒绿。新的一年,海沧区各校将在前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道德典籍教育,发掘海沧本土文化资源,通过传唱闽南歌曲、童谣,诵读闽南家训、村规、民约,开展闽南游戏、饮食活动等,推进耕读进校园活动。

  同时,海沧区还将组织学生到各书院进行社会实践,加强校园“农耕文化园”建设,让耕读得到更好实践。此外,区教育局还将设立“试点校”,对外交流学习,带动全区“耕读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展开。(厦门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