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领域 耕读文化走进校园 当前,海沧区正以社区书院为主要平台,掀起一股“耕读传家”的热潮,将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落实到最基层,勾勒出一幅铸社风、民风的新蓝图,引来众多媒体、学者的点赞。 当这股“耕读风”吹进千家万户之时,许多家长、师生提出,学校教育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承方式,将耕读的“文化列车”开进校园,能够进一步推进耕读文化在海沧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从而真正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 群众的呼声很快得到回应,日前,海沧区决策者审时度势,在当前耕读文化进社区向纵深推进之际,决定在全区铺开耕读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每一名孩子的身后都站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6人,甚至更多的家长。”海沧决策者深谙,在校园中弘扬耕读文化,不仅对青少年自身成长意义重大,对于海沧传承优良家风,推动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座精神桥梁,既可以在思想上为农民转产就业树立信心,又引导着人们学会创业、安身,懂得修德、立命,以劳作致富、以崇文启智。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海沧当前共有在校学生4万多名,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厦门人”子女,构筑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推进新老厦门人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构建?在海沧区看来,孩子的精神培育是重要环节,校园的教育引导是关键突破,耕读文化则是背后的破题“钥匙”。 海沧的未来,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海娃们的未来。在海沧延绵千年的耕读文化,是培育海娃成长的天然“养分”。一场场简明厚重、主题鲜明的耕读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给孩子们带来视觉上、感官上、心灵上持久的浸润和影响,让他们成为“勤劳自强、好学文明”的有用之人。 两翼并举 耕读“因子”弥漫全区 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生动的《感受慈济文化》《答嘴鼓》等校本课程被搬上课堂;在延奎小学,“鱼菜共生系统”被引入校园,海娃们在当“农夫”的过程中体验耕读的内涵;在天竺幼儿园,海娃们砌起“土灶”玩游戏,边上还摆放着闽南传统小方桌,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校园外,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上个月,第三届海峡杯青少年帆船赛在海沧区青少年航海培训基地开赛,来自海沧天心岛小学、双十中学海沧附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的小“船长”们驾驶着帆船乘风破浪,向世人展示着海沧耕读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挑战自我、敢闯敢拼的闽传统海洋文化。 不难窥见,当前,海沧区在推进耕读文化进社区的同时,将耕读的“触角”延伸向校园,海沧的教育者们怀抱相同的目标,用丰富的形式,在海娃们心中“播种”着耕读文化的“种子”。 虽是寒冬,却见绿意。耕读文化的“种子”正在海沧校园内发芽冒绿。新的一年,海沧区各校将在前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道德典籍教育,发掘海沧本土文化资源,通过传唱闽南歌曲、童谣,诵读闽南家训、村规、民约,开展闽南游戏、饮食活动等,推进耕读进校园活动。 同时,海沧区还将组织学生到各书院进行社会实践,加强校园“农耕文化园”建设,让耕读得到更好实践。此外,区教育局还将设立“试点校”,对外交流学习,带动全区“耕读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展开。(厦门日报) |
相关阅读:
- [ 02-06]海沧成立帮教基地为涉罪少年点亮“心灯”
- [ 02-06]厦门海沧有效遏制春节假期抢建歪风 一露头就被查
- [ 02-06]385.51万吨 去年海沧口岸进口石材居全国首位
- [ 02-05]给市民送福给工人鼓劲 海沧区委书记、区长假期都很拼
- [ 02-03]厦门海沧春节迎客近80万人次亮点纷呈 为游客幸福感加码
- [ 02-03]海沧启动 “晒家风,扬家训”活动
- [ 02-02]厦门新阳大桥新旧两桥同用 往返海沧杏林更加便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