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碎牛肉加“胶水” 秒变高价牛排 网购更是重灾区

2016-12-14 23:41  王颖达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业内称,加胶拼接相对普遍,配料中含有卡拉胶、黄原胶的很可能就是拼接牛肉

-虽然不过量使用并无危害,但拼接原料品质难保证且加工时往往使用大量腌料

  -超市中销售的牛排,有不少都拼接过。

厦门晚报讯(文/图记者王颖达)加上一点乳白色”胶水“,揉搓后冷藏再重新切下,一堆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肉边角肉便摇身一变,成为肥瘦相间,口感细腻的“雪花牛排”。近日,这样一条微博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走访发现,超市中这类再制牛排比比皆是,且价格不一定比原切牛肉便宜,而网购更是拼接牛肉重灾区。

【市场】

“拼接牛肉”并不便宜有的每斤接近150元

昨日,记者在超市走访发现,速冻食品区内销售的多款牛排产品,配料表中都有拼合牛肉所用的卡拉胶、黄原胶。

“你觉得不拼接怎么可能一块牛肉饼就刚好是那个重量?”在我市一大型卖场,一位促销员表示。她告诉记者,除了自己销售的品牌外,超市内另外几个品牌有不少产品都是拼接的“肉饼”。“像这种生切牛排,一般都不可能是刚好的重量,所以会配一小块同一部位的碎肉,形状也不一定那么规整。”

不过,拼接牛排不一定意味着便宜。记者发现,一款标称牛肉净含量为160克的某品牌菲力牛排,配料表中明确标注使用卡拉胶成分,这款产品售价达46.9元,折算每斤肉的价格已接近150元。而市场上在售的原切牛排,相同部位的价格每斤还不到50元。

网购牛排更是“拼接牛肉”的重灾区。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相关牛排产品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不少购买者透露,由于很多商家并没有将产品配料表放在产品介绍中,等买回来才发现有卡拉胶一类的成分。

业内人士表示,配料表中有卡拉胶、黄原胶等,就很可能是“拼接牛肉”。

【业内】

口感可能更细嫩主要问题是价格虚高

作为晚报“放心购”的牛肉制品供应商、中国肉类协会会员单位,文德丰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泓新表示,在行业内特别是低端产业链上,确实存在着使用黄原胶、卡拉胶一类增稠剂制作拼接牛肉的现象。因为国标对于鲜冻牛肉切割时,是否可以拼接没有明文规定,因此相关企业怎么做完全凭良心。

“牛肉肉质好不好、香味如何,其实和肉的品质有直接关系,只有高品质的牛肉才会被用来做原切牛排。”李泓新说,原切牛排产品由于是自然的肉块分割而成,重量和形状都较难控制。因此,同一份原切牛排中很可能出现几块独立的肉块。

另一位在牛排餐饮业从业多年的人士则透露,拼接牛排往往比原切牛排软嫩很多。因为拼接肉往往都会先将肉搅碎或是将碎肉直接加工,这样一来,原来比较长的牛肉纤维很多已经断裂,吃起来口感就相对原切细嫩很多,而正常的牛肉在加热后纤维容易老化。不过,由于牛肉纤维本身破坏,再加上牛肉本身品质参差不齐,所以加工时会使用大量的腌料,牛肉很可能失去本身的香味。

这位人士还表示,拼接的牛排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价格虚高,很多加工完后的拼接牛排,价格都会高出原切牛排,这与拼接牛排本身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边角料来说是不相符的。“如果主动告诉消费者,这个是拼接牛排,而且价格调下来,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才合理。”

【专家】

肉末加工成牛排

涉嫌欺骗消费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南庆贤表示,卡拉胶从植物中提取,在国内食品加工行业允许使用,这种胶的主要作用是凝固、增稠,有允许的适用剂量。在国标中,对于黄原胶、卡拉胶等是允许使用的,只要不过量使用,就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不过,鉴于消费者可能花了高价却还不知道自己买的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拼接肉。南庆贤认为,如果打着纯牛排的旗号,把肉末加工成牛排,那就涉嫌欺骗消费者。在购买时,消费者也要看清楚配料等说明。 (据北京晚报)

【小技巧】

用红酒腌制一会

原切牛排能变嫩

对于纤维较长的原切牛排,有什么加工方式能让牛肉在获得鲜嫩口感的同时保留本身的原味呢?

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更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加工牛肉时有一个小窍门——先用红葡萄酒腌一会,不仅可以软化牛肉,而且还可以提升牛肉的香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