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供图)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杜晓蕾)这是一位“多面手”作家。他写小说,写出反腐题材的精品长篇《鼠品》,讲述凄美爱情的《红豆项链》,以及描述北宋才子柳永在情爱与功名之间徘徊一生的《京城之恋》。他写历史随笔,一本接一本,史料翔实,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引人思考。他不是专业作家,因为工作原因,还成了“金融专家”,写了不少金融科普读物。最近,他与女儿冯之凌合著《一眼看穿金钱骗子》,既专业又不乏可读性。
他是作家冯敏飞,作为随子女来厦居住的“新厦门作家群”的一员,在鹭岛展开了新的创作空间。新的历史随笔《危世图存——中国历史上15次中兴》近日出版,他在厦举办了读者见面会,分享创作这本书的所思所想。
谈创作
转型写历史随笔 缘于一次约稿
问:您之前一直在写小说,小说主要是虚构的,而历史随笔以实为主。作为一位小说家,您为什么要转型写历史随笔呢?
冯敏飞:从我想当作家开始,就一直是在写小说,写历史随笔系列纯粹出于偶然。第一本是《历史上的60年》,当时是2008年准备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出版部门向作家约稿。我偶然有一个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应该要有一个参照物,可以回顾历史,就像婴儿几岁开始说话,几岁开始走路,都有参照物一样。获得各方认可后,我就开始写了,出版后反响不错。
第二本是《中国盛世》。盛世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认真考究后会发现《辞海》《词源》上都没有这个词。那么盛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偶然的机会下,我在一本历史随笔中发现,清朝诗人袁枚有一座非常大的庄园随园,四周没有围墙,居然几十年都没有失盗,这就是盛世。所以我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43个盛世,选了其中的13个写。
如果只是简单把历史现象罗列一下,那就没有什么价值,要有一些思考。我从来不敢奢望像历史学家那样发现了什么新的史料,但作家写史有一个长处:作为外行去看一个新鲜的东西,会有强烈的印象,会有一些新的切入点。
谈中西文明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与文艺复兴不同
问:在西方文明史中,我们很少听到有“中兴”这种概念。对比中西两大文明体系,您认为,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中兴”这个概念不存在?
冯敏飞:在西方发展的历史当中,中兴的现象是绝对有的,但是不叫“中兴”,或者说他们没有对此的关注点。比如俄罗斯彼得大帝改革,为了复兴国家,他不惜化妆去国外学习,把服装换掉,把胡子刮掉。日本明治维新实际上也是中兴,只不过没有用“中兴”这个概念。
再说说我对文艺复兴的看法:文艺复兴不是复古式改革,为什么?文艺复兴是经过中世纪神权的压制后,从古代文明中找到人权,推动时代的发展,它是回过源头来推动发展。儒家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欧洲文艺复兴是有本质区别的。
谈新书
通过15个中兴史实 探讨改革成败得失
问:您的新书《危世图存》写的是中兴,何为中兴?
冯敏飞:由盛世自然而然想到末世,这个系列我不是一下子规划出来的,而是写了一本后又有新的想法,写了盛世后就想写末世。写末世的时候,我采取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选了这十二个王朝的倒计时十年。盛世是一个顶点,末世是一个点,从盛世到末世有直接一落千丈断崖式的,就像秦朝、隋朝。像唐朝、汉朝,前面都有几个盛世,又经过了几次的中兴,最后才衰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为我的这本书作序,称:“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中国版,或者说是中国例证、中国范式。”盛世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总概念,我梳理了这43个,盛世有6个,治世有22个,中兴有15个,盛世、中兴其实比开国更难。
通过考察,我发现这15个中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改革。这本书里很大的篇幅放在讨论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也就是历史上的中兴为什么会失败。
嘉庆是改革失败的典型例子,和珅是著名的贪官,他的后台非常硬,是乾隆的宠臣,要扳倒他很难。乾隆退位后,嘉庆推行新政改革,把和珅抓了,但是没过多久又恢复到老路上,新的贪官又出现了,没有中兴成功,而是出现嘉庆中衰、嘉道中衰。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典范,在商鞅变法前,秦朝非常野蛮落后,为了改革把商鞅招来。商鞅变法后,秦朝强大起来了,虽然商鞅最后死了,但是他的改革事业没有停下来。
>>新书简介
《危世图存——中国历史上15次中兴》
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国历史上15个“中兴”盛世:少康中兴、盘庚中兴、武丁中兴、宣王中兴、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孝文中兴、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中兴、景圣中兴、建炎中兴、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和同光中兴。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诸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作了较为深刻的反思,注重探讨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作家名片
冯敏飞,福建泰宁人,中国作协会员,长居厦门。已出版长篇小说《鼠品》《红豆项链》等,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等,历史随笔《历史上的60年》《中国盛世》等。长篇小说《京城之恋》曾获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