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明在创作打油诗。记者彭怡郡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思公政)朗朗上口的打油诗,防诈骗的金句,在日常宣传防范中,55岁的鹭江派出所社区民警苏宇明最有利的“武器”是一根笔杆子。针对辖区近来发生冒充亲友诈骗的案例,他做了首防诈骗的打油诗,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11月中旬,陈先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他香港的朋友。由于声音相似,陈先生没有怀疑。这位“香港朋友”向陈先生借3万元,转款后,陈先生拨打了“香港朋友”的号码,却提示关机。陈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他联系到自己香港的朋友,对方称没有向他借钱。于是,陈先生到鹭江派出所报警。
苏宇明知道后,特意写出了一段打油诗《骗骗骗,冒充“亲友”骗三万》,罗列出了冒充亲友诈骗的多种陷阱,放在网络上、印在宣传单上,给市民提醒。
打油诗把平常公示化的提醒简单趣味化,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记。辖区居民刘女士表示,自己看了苏宇明写的打油诗,学到不少防诈骗手段,接到类似的电话,都会马上挂断。
其实,早在20年前,苏宇明就以打油诗的形式做传单,2005年,苏宇明创作的打油诗《警方提示十六句》大获好评,当时还登上了不少报纸电视,现在仍在全国沿用。
《骗骗骗,冒充“亲友”骗三万》
冒充“亲友”来骗钱,
老套老套真老套!
别说不会中诡计,
近期鹭江有“上套”。
事情到底咋回事?
在这咱们唠一唠:
辖区陈总接电话,
对方貌似一老友;
告知近期香港来,
陈总准备迎客到。
过会“老友”又来电,
香港显示号码到;
开口借款要三万,
陈总回答能办到。
马上手机银行转,
三万现金立马到;
随即去电告老友,
电话关机收不到。
真实港友没借钱,
这个结果都知道!
这起诈骗活生生,
大家警惕防“上套”;
涉及钱财要当心,
一慢二问三钱掏!
慢是冷静缓一缓,
是否真实考虑到;
问明情况细核对,
显示号码不可靠。
114查询再回拨,
真情落实把钱掏;
如果您还不放心,
咨询警察最牢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