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地下综合管廊:抗灾能力经受检验 台风中护住城市“生命线” 9月15日,“莫兰蒂”携狂风暴雨正面袭击厦门,导致全市大面积停电停水。而在台风袭击中,湖边水库片区、集美新城核心区的高压电缆和各类市政管线却在地下综合管廊强有力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记者从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台风中,纳入湖边水库片区、集美新城核心区管廊内的110KV、220KV高压电缆,10KV电缆、给水、中水、污水、雨水、通信等各类管线(逾250公里)均未受到影响。台风登陆第二天,各类管线正常运行,为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在自然灾害中表现出色,厦门的经验显示,建设综合管廊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比传统的管线铺设方式要强得多。 经济效益 延长管线寿命节省土地资源 综合管廊作为“百年工程”,管线“住”进去,大水淹不进,地震震不垮,更不用担心野蛮施工造成破坏。事实上,传统直埋式的管线铺设方式,即便没有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线使用寿命也只有15年-20年。 地下综合管廊对管线进行统一管理,这种集约化建设管理节省出的土地资源非常惊人。以湖边水库为例,原本两条架空的高压电缆从片区穿过,一条110千伏,一条220千伏。根据我国电力设施保护的相关法规,架空高压缆线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必须保持相应的距离。综合管廊建成后,高压缆线下地,一下子就为湖边水库片区节约出了22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开发利用。 社会效益 杜绝“拉链路”提升城市景观 从社会效益来看,综合管廊的优势更令管线直埋望尘莫及。还是以湖边水库片区为例,整个片区总占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0.8平方公里。目前片区已经实现了管廊全覆盖,主干道下建成了5.2公里干线综合管廊,次干道和支路下建成了约20公里的缆线沟。缆线沟在2011年投入使用,干线综合管廊在2013年投用。投用以来,湖边水库片区的破路开挖次数为0,同时实现清除“高空蜘蛛网”的现象,提升了城市景观。2008年起,厦门在BRT沿线厦禾路、莲前路、云顶中路建设了约18公里的强弱电缆线沟,7年来也基本杜绝了“拉链路”的现象。 【延伸】 综合管廊分为三类 根据“住户”不同,以及性质、结构的不同,城市综合管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干线综合管廊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同沟,它一般设置在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是用混凝土筑成的巨大“箱涵”,内部空间很大,各种管线在里面“排排坐”,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进出管沟,对管线进行检查、维修、更换,甚至可以开小车进去。干线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一般不直接服务用户,起到的是主动脉的作用。 支线综合管廊 这种管廊是干线综合管廊的分支,一般设置在支路两旁的地下,规模比干线综合管廊要小,主要容纳直接服务于沿线地区的各种管线。像高压电缆这样的高端“住户”,它就没法接待了。支线管廊内也要设置工作通道以及照明、通风等设备。 缆线管廊 缆线管廊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规模最小。它的任务是将市区架空的电力、通信、有线电视、道路照明等缆线集中收纳其中,并且直接供给到用户。 |
相关阅读:
- [ 11-28]厦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补助资金
- [ 10-31]海沧试点建两个沉井式地下停车库 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投用
- [ 08-10]短暂大雨致地下车库“灌水” 四辆小车受了“灭顶之灾”
- [ 08-08]厦门地下综合管廊采用拼接 一节管廊长2.5米重30吨
- [ 08-06]全国各地代表两百多人来厦 考察交流地下管廊建设
- [ 07-30]两岸"龙江行"联合采访 探访火山口"地下森林"
- [ 07-15]因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需要 特贸地下通道要拆了
- [ 07-15]特贸地下通道明起将拆除 行人过街改从临时人行天桥通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