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苏颂国际文化节在同安举行 “银城十佳工匠”出炉

2016-11-27 10:44:51叶文彬余雪燕韩超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吴招治等人获评“银城十佳工匠”称号。通讯员何东方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雅玲 蓝慧 通讯员 叶文彬 余雪燕 韩超)千年古城谈工匠,苏颂故里论创新。昨日,2016苏颂主题作品展启动仪式暨“银城十佳工匠”颁奖仪式在同安区文化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海峡两岸钟表企业家代表、世界苏姓宗亲总会代表、同安“工匠”和市民们聚首,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和科技盛事。同安科技馆馆长高水满代表同安向日本诹访湖时间科学馆顾问吉沢大淳赠送了水运仪象台漆线雕模型,吉沢大淳则回赠了他的墨画集。

“银城十佳工匠”出炉

活动现场,《点灯红》《一身爱到君乡里》《旋鼓》等极具闽南传统风韵的歌舞节目让观众目不暇接。最受关注的环节要数“银城十佳工匠”颁奖仪式。经过广大市民、网友的投票,蔡文勇、陈旭端、陈谦裕、庄友谊、刘建平、郑天泗、吴招治、黄溢忠、郭劲旺、宋目标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获评为“银城十佳工匠”称号。

同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玺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同安作为厦门历史文化的原点,浑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同安一代代英才人物,苏颂便是闪耀在同安历史长河中最亮的明星。未来,同安将进一步挖掘苏颂文化内涵,将苏颂和芦山堂的文化转化为同安转型发展的精神财富,凝聚为富美同安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专家深入研究苏颂文化

近年来,同安区委、区政府重视苏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自今年开始,对苏颂的宣传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从不同角度对水运仪象台予以详细介绍;苏颂科普图书展、苏颂《本草图经》中草药展、“银城十佳工匠”评选活动从文学、药物、科技等方面深挖苏颂文化;除了苏颂研究会外,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专家团队以及英国、日本的专家纷纷加入,不仅研究苏颂,还研究芦山堂、芦山堂家风家训。

同时,此次苏颂文化节初步搭建了产业化的主题,结合海峡两岸钟表珠宝文化,将苏颂文化融入钟表文化中;以厦门中药厂为代表的企业正全面结合苏颂的《本草图经》著作,研究新产品。

今年苏颂国际文化节以“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为主题,同安板块包括“银城十佳工匠”颁奖仪式、苏颂科普图书展等多个配套活动。

苏颂独夺七个世界第一

苏颂领导创制的水运仪象台,顶部是活动性屋板,观看时可以拆开,雨雪时可以合闭,是世界上天文台圆顶自由启闭室的鼻祖;水运仪象台的浑仪窥管,通过“天运环”等机件与水力推动的枢轮相连,使窥管与被观测的天体能够同步运行,是现代天文台转仪钟的雏形;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与现代钟表的关键部件锚状擒纵器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苏颂绘制的《新仪象法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他在《新仪象法要》书后绘制的5幅星图首创横圆结合的绘图方式;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假天仪;他撰写的《本草图经》是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至今的有图完整的本草著作。

母子同获“银城十佳工匠”称号

一个致力于宣传同安封肉、薄饼等传统名小吃,一个“痴迷”于钻研如何复烧珠光青瓷。可以说,在挖掘、弘扬同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吴招治、庄友谊这对母子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让人动容,并吸引了央视和东南亚地区的电视台等媒体前来报道。这次,在“银城十佳工匠”的投票评选中,两人高票当选为“银城十佳工匠”。

“坚持最古朴的手工制作手法,打造精品特色名小吃,让广大市民、海内外华侨可以品尝到最原汁原味的同安封肉、同安炸枣、薄饼。”今年60岁的吴招治,从6岁开始学习同安传统小吃的做法,专心琢磨,手艺甚佳,数十年的持之以恒,让同安封肉、薄饼等特色名小吃名气风靡海内外。如今,吴招治已是厦门薄饼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安封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安炸枣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女儿庄秋铭在她的熏陶下,也开始学习、传承同安“古早味”美食。

同安是世界珠光青瓷的故乡,但烧制技艺曾一度断层数百年。从2010年起,庄友谊开始走上复烧珠光青瓷之路。收集古瓷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研究、数千次反复试验……最终,庄友谊烧制出与宋元时期的历史感与厚重感极为相似的珠光青瓷。目前,庄友谊是同安珠光青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此次获评‘银城十佳工匠’称号更是一种鼓励,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用心地传承同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力求精益求精。”庄友谊说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