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百年手工面线终于有“户口” 手艺得以传承

2016-11-21 17:33:47黄文水 陈万泉 曾华磊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郑王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制面师叶淑芬正在抽面。

杨金灿正在甩面

厦门晚报讯 (文/图记者 黄文水 见习记者 陈万泉 通讯员 曾华磊)冬季的阳光下,同安云洋村晾晒场上,如丝如缕的手工面线挂在竹竿上,享受着阳光的温度,细长的面线随风起舞,在空中勾勒出美丽的弧线,散发着面粉的清香,弥漫着记忆的古早味。

“以前同安云洋手工面线是‘黑户’,现在终于上了‘户口’,有了正式‘身份证’。”同安祥平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俊杰说。

昨天,莲花镇云洋村8家手工面线作坊,获颁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和营业执照。在本报多年呼吁下,以同安云洋手工面线为代表的厦门面线,“断线”危机化解,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坚持了30年的手工面线

因为没“身份证”差点放弃

昨天凌晨4点多,夜凉如水,云洋村村民叶淑芬和丈夫杨金灿早早起床,走进工作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工作室空间经过重新布局,设立了材料区、工具区、加工区、包装区等,头顶上的瓦片屋顶已被现代吊顶取代,墙上挂着操作规范、卫生条件等提示牌,原先的水泥地板也铺上了瓷砖。

“不早起做不完呀,一般要忙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完成一天的手工制面过程。”叶淑芬说,手工制作面线有十多道工序,揉面、抽面、拉面、甩面、晒面、摺面等,一道紧跟一道,她家的小作坊每天制作面线需消耗面粉100多斤。制面是个辛苦活,她和丈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手工制作已有30年。

“我们盼了30年,终于可以理直气壮了!”杨金灿有些激动地说,以前小作坊没有证照,手工面线进不了超市、大市场,只能靠散卖和熟客。没有“身份证”的手工面线虽然品质不错,却面临卖不出去的窘境,几年前夫妻俩一度想放弃,小作坊濒临倒闭。如今,杨金灿的小作坊不仅有了“身份证”,还成为厦门市1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示范点之一。

 

阳光下晾面。

“靠天吃饭”的云洋面线,考量着制面师的匠心

“云洋面线差点‘断线’,现在不仅接起来了,今后还要接得更长更牢。”祥平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俊杰表示,几年前厦门晚报报道了《百年手工面线如丝如缕,没“身份证”面临“断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筹划,挽救传统手工技艺,这次云洋村8家手工面线作坊获颁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和营业执照,让传统小作坊重获新生。

颁发证照前,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导下,从今年4月开始,小作坊进行了软硬件的提升。从屋顶到墙面、地板都进行了改造,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统一着装,面粉等原材料可追溯来源,产品定期抽检要达到100%合格。

“能评上小作坊示范点,除了各方面达标以外,我们还考量了制面师的匠心。”陈俊杰说,杨金灿的小作坊,墙上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根据即时温度湿度制面,为了保持温度、湿度,制作过程还使用薄膜覆盖,制面师的用心让人印象深刻。

手工面线制作是“靠天吃饭”的,以高筋面粉、食盐、小麦粉、水为原料,不同时点食盐用量不同,温度高时高盐,温度低时低盐。上半年雨水多,一个月只有十来天适合制面,下半年一个月可以连续制面25天以上。

陈俊杰说,证照齐全后,手工面线产业纳入了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面线也能够直接进入大型商超销售了。

百年手工面线得到政府认可,年轻人传承更有信心

昨天领到了证照,制面师杨奕评和妻子高丽卿欢喜不已。“以后年轻人也更有信心学制面了!”60岁的杨奕评从业48年了,他指着旁边正帮忙晒面的儿子杨远洋说,制面很辛苦,过去年轻人都不想学,现在不一样了。

“制面这门手艺有前景,比在工厂打工强。”杨远洋说,全村有8家手工面线作坊,包括他在内,有年轻人传承的有两家。

从业30年的制面师杨国平同样喜上眉梢,他说,有了证照的手工面线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可以进超市了。杨国平估计手工面线的销量会大增,琢磨着开个网店,把传统手工面线卖到省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

云洋村党总支书记陈清海说,云洋村手工面线制作历史已有百年,村里的8家小作坊多为夫妻档。现在,云洋村注册了“群晟”手工面线集体商标,今后拟就手工面线制作技艺申报“非遗”,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莲花镇镇长梁景忠说,特别感谢厦门晚报对云洋手工面线的持续关注,作为莲花镇云洋村的“一村一品”,手工面线作坊证照齐全后,发展将步入快车道,镇政府拟分批分次扶持面线作坊发展,在保留传统手工制作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完善作坊生产条件,形成观光旅游亮点,进一步提高同安手工面线的知名度。

新闻背景

传承百年技艺

制作遵循古法

据同安文史工作者杨志刚考证,云洋手工面线的制作历史有百年以上。据记载:云洋村杨氏克眉、克安两兄弟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因制作手工面线而发家,各盖了一座大厝。

杨志刚说,上个世纪云洋手工面线公私合营,由村集体和业者合资成立泉源面厂,分手制、机制、熟面三班组,用工百余人。后来,手制面线组独立分出成立格仔面厂,杨树森任负责人,有工人40多人,1982年至1991年为厦门粮食局代加工手工面线。当年过节时候,厦门市区的干部可买4包面线。此后,因失去统一销售渠道,面厂逐渐萎缩,从业者自立,云洋手工面线又回归夫妻作坊时代。

传承百年技艺,制作遵循古法。据杨树森介绍,云洋村手工面线是地道厦门面线的代表,和外地面线相比,云洋面线保存期长达一年,靠的是制作手艺。云洋面线特别有韧性和弹性,一捆晒干的面线抛到地上也不会轻易折断,放在水中煮4个小时不会糊成一团。面线又细又长,有师傅测量过,23根面线的直径相加仅约1厘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