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多为从事闽南文化相关工作者,明年春节后将面向社会开放考级
一名考生考试时要面对两名考官。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郭文娟)“‘地板’要说‘土脚’,‘垫肩’我就不知道怎么说。”昨天,厦门第一期闽南话水平等级测试在大同中学拉开序幕,厦门土生土长的刘育红也感到有点难。
据介绍,参加考试的220名考生都是来角逐“闽南话考官”的,如果这次能取得90分以上成绩,将获得进入下一轮测评能力考核的资格。
【考生】
有些词一紧张就忘记 比普通话考级难多了
一走出考场,刘育红就“感觉不妙”,因为“好几个词都不会说”。刘育红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平时都是她在考学生,这次自己变成考生,她直言“很紧张”。刘育红说,拿到考卷才发现,原来还有好些字词都不懂得怎么用闽南话讲,比如“垫肩”、“颚”就把她难住了。
“考试比我想象的难。”刘育红说,考试要朗读的100个词语,是从考试大纲中的2万多个词条里抽出来的,其中不乏一些生活中不常用的字词。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进考场看到两个评委她就开始紧张了。一紧张,有些词更加想不起来该怎么说。有些词直接根据字面读音念出来是不对的,要用最本地味的闽南话来讲才行,比如“地板”要说“土脚”。整场考下来,她感觉比普通话等级考试难多了。
闽南话水平等级测试由朗读词语100个、常用句子20句、朗读短文1篇和命题说话1题等四大部分组成,满分100分。刘育红说,这次考试,她把复习重点放在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部分,考试大纲上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50篇短文她都通读两遍,第一遍不会的地方用黑色笔标注,第二遍不会的用红色笔标注。命题说话有30个主题,她也都列好了大纲,但没想到在字词部分失策了。
【评委】
不同词语中读音不同
要熟悉老百姓生活才行
有的考生有疑问,有的字出现在不同词语中读音是不同的,比如,“中山路”的“山”和“虎头山”的“山”读音就不一样,到底有没有什么规律?
厦大中文系教授周长辑是这次考试的评委之一,他说,北方来的“山”,多数念“san”;本地的山,多数读“sua”。这主要是基于“名从主人、名从历史、名从习俗”的原则。要想说好闽南话,对老百姓的生活不熟悉肯定不行。另外,对于一些外来词汇,本身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就直接用普通话讲,如果硬要念成闽南话人家反而听不懂。
【语委办】
12月20日前确定“考官”
明年春节后向社会开放考级
市语委办介绍,明年春节后,闽南话水平等级测试将面向社会人员开放考级。为此,市语委办从今年暑假开始招募闽南话水平测试员,即“闽南话考官”,预计12月20日前确定人选。
此次参考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系统、文化系统以及广电系统,都是从事闽南文化相关工作的人员。而且,市语委办还设定了报名年龄门槛30岁到6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