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生鲜超市与农业合作社开展产销对接,降低蔬菜进货成本。(记者黄嵘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厦商轩)蔬菜作为市民“菜篮子”的必需品,种类多,需求大,其供应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是重要的民生,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保障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日前,厦门专门制定了《厦门市蔬菜保供稳价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响应和落实市委“五大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机制,从生产、供应、消费等环节,第一次全面为市民的“菜篮子”保驾护航。
【需求】
年均需求总量约75万吨
据统计,目前厦门每年消费蔬菜约75万吨。蔬菜生产冬春两季产量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是厦门蔬菜生产淡季,产量最少。因此,夏季保供稳价工作压力较重。
供应方面,闽夏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厦门建设的区域性蔬菜批发市场(一级批发市场),日批发蔬菜4000吨左右。中埔蔬菜批发市场是目前以供应厦门主城区(岛内)为主的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日供应蔬菜950吨左右,供应总体比较充足。进入厦门批发市场的蔬菜有65%左右来自外地,厦门蔬菜生产旺季冬春季外来菜也达到50%,主要来源地包括省内其他地区及山东、海南、云南等地。
厦门市场消费偏好水叶菜,日均200多吨,常年消费较集中的品种有包菜、白萝卜、大白菜、菜胆、油菜、生菜、空心菜等。
《方案》指出,蔬菜供应方面,要更加突出国有主渠道作用,狠抓蔬菜生产,做大做强批发市场,畅通零售网络渠道;不断完善厦门蔬菜供给平衡调节机制、价量监测预警机制、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等,努力确保厦门蔬菜供应“量足、价稳、质优”,更好地惠及民生。
【生产】
重点支持水叶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蔬菜生产,切实提高地产蔬菜的有效供给。结合“多规合一”,确保蔬菜种植用地10.4万亩,其中水叶菜种植用地2万亩。菜淡期间种植应季蔬菜的面积、叶菜种植面积等都将纳入绩效管理,确实保障菜淡时期应季蔬菜供应。
《方案》指出,重点支持水叶菜生产的农田排灌、土壤改良、温室大棚、产后预冷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同时加大蔬菜连片种植区蔬菜采后农残检测、整理、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设施建设力度。支持海沧水叶菜种植技术能手在同安、翔安或周边地区开辟新的水叶菜种植基地,鼓励厦门物流企业为种植户提供蔬菜物流配送。
鼓励夏商集团建立蔬菜直控、间控基地,以入股、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一方面建立稳定供应链,壮大供应主渠道,一方面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
【供应】
提升市场的“蓄水池”作用
提升蔬菜批发市场公益性,更好地发挥批发市场在蔬菜保供稳价工作中的“蓄水池”作用。《方案》指出,要加大对批发市场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闽夏、中埔批发市场应坚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日常经营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不断加强并完善为蔬菜交易双方提供的服务,切实降低蔬菜批发交易成本。结合中埔水产市场搬迁,下一步将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进一步完善冷藏、加工功能,逐步建成蔬菜专业配送中心;加快向蔬菜专业配送中心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向生鲜超市、蔬菜消费大户的配送力度。
对于岛外市民关注的闽夏批发市场,《方案》也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是设立大宗蔬菜临时交易区,方便外地蔬菜进场交易,吸引更多外地蔬菜入场交易;不断完善检测、废弃物处置等服务功能,同时尽快完善闽夏批发市场的加工、仓储、物流、冷链、停车等必要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蔬菜低温配送中心、冷藏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综合服务水平;推进蔬菜交易大数据库的形成,实施电子交易结算,切实提高交易结算效率;充分发挥蔬菜运销大户的积极作用及其大宗蔬菜调拨渠道优势,扩大蔬菜购销规模;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努力扩大“蓄水池”容量。
【零售】
平价蔬菜要逐步延伸到社区生鲜超市
完善蔬菜零售网络,发挥保供稳价直接作用。《方案》指出,要加快填补蔬菜销售网点空白,要对新设的生鲜超市网点视同连锁经营网点,给予奖励。同时鼓励生鲜超市与农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等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努力降低蔬菜进货成本。
厦门现有蔬菜平价商店在保供稳价中起到积极作用。《方案》指出,新修订的平价商店管理办法,将有利于扩大平价商店网点布局,促进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平价蔬菜的启动机制的响应速度。
厦门市蔬菜气象灾害预警简表
建立灾害天气 应急调控机制
《方案》指出,建立与气象部门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相关联的启动机制;综合气象预警级别、水叶菜批发价涨幅、蔬菜供应紧张程度,确定蔬菜应急保障响应等级,启动部门联运机制,做好“灾、突”期间蔬菜应急保障;随着响应等级提高,相应提高补贴标准,鼓励和支持蔬菜调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