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没兴趣没利益没交集 热闹的微信群渐渐沉寂

2016-10-24 18:08  匡惟江雨丰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先生的班级群里,只剩下拼单链接和广告。

群里没有人交流,只剩下表情刷屏。

在班级群里约人玩,却无人回应。

厦门晚报讯(记者 匡惟 江雨丰 见习记者 叶芷蔚 杨莉莉 陈万泉)近日,陈先生翻看了高中同学群,发现最后一条信息是在今年7月份发的,还是一条招聘兼职的信息。如今,普通人的微信通讯录中少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群聊。但日子长了,原本聊得火热的群聊,突然之间就沉寂下来了,甚至解散。有网友感慨:“有些关系,就是距离产生美。有些圈子,只能陪你走一段。”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不少读者都有类似的经历。

【问卷分析】

  感兴趣才会发言

人不熟悉就缄口

记者以匿名调查的方式,发放282份调查问卷,包含各个年龄层。

在受访的282人中,57.5%以上的人表示自己的通讯录里有5个至20个微信群,20.2%的受访者说自己有超过20个微信群。

在所拥有的群聊类型中,家庭群、工作群、朋友群和同学群是所占比例最高的,其中以朋友群、家庭群活跃度最高的。67.4%的受访者表示,在群聊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才会发言,大多数时间都是沉默的。“我只在朋友群中说话,其他一律缄口。”一名受访者在调查问卷中写道。

有200人表示,不爱在人数过多的群聊中发言,因为群里有太多不熟悉的人。159人表示,当群聊变成了微商宣传群、招聘群后,便不爱在群中发言了。有118人认为,当自己发了一条消息,没人回应后,就会逐渐失去发送消息的想法。

曲终人散型

选出辩论赛代表后

群里再没人说话了

小均(化名)今年22岁,是一名大四学生。她已经不记得自己加过多少个微信群了,也有很多群或是陷入沉寂,或是已经销声匿迹,比较活跃的只有大学班级群、闺蜜群和家庭群。

她说,今年3月,学校要选拔代表参加英语辩论赛,她和其他候选者进了一个微信群,包括老师,群里有10多人。比赛前的一个多月,它成了小均重点关注的群聊。“当时群里很热闹,老师会发一些辩题,大家就会开始讨论,有时候还一起吐槽辩题的难度。”小均说,随着成员之间的熟悉度越来越高,群聊也变得越来越活跃,每天除了分享辩题外,大家还会聊一聊明星八卦、周边美食等,话题类型很广泛。

一个多月后,到了确定决赛名单的日子。最终,只有两人入选,小均是其中之一。名单公布后,未入选的候选者纷纷在群里发送加油、祝福等,让小均心里暖暖的。但之后,这个群一夜之间陷入沉寂,即使小均在决赛中获了奖,群里也没有人再发言。担心自己说错话惹人反感,小均也没有再发言。“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连老师也如此。”她猜测,其他同学可能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了。

观点

再多的群、再多的人,绝大多数只是泛泛之交,只能算是认识而已。这些所谓“认识的人”,可能一年也不会说上一句话。这些人就是在特定的场合,因为共同的回忆或目的才会有话聊。 ——小均

逐渐变味型

本该联络同窗感情

如今却被广告淹没

说起群聊,大学毕业两年多的陈先生深感不耐烦。

陈先生说,无论是高中同学建立的QQ群,还是大学同学建立的班级微信群,都在毕业之后沉寂下去,即使重新活跃,也并非在联络感情,而是打广告。

他说,大学班级群初建时,同学们常常会一起聊天,但毕业之后,群里面说话的人逐渐变少。如今,群里的内容几乎以团购拼单的链接为主,即便如此,前后两条消息的发送时间可能间隔近一个月。一开始,群里有80多人,现在剩下61人。他虽然没有退群,但也不会发消息。他与相熟的一些同学又建了新的群聊,几个好友会在小群中聊天。

“群里90%的消息都是招工信息或推销商品的,让人很反感。我已经删了七八个这样的群聊了。”陈先生说,总有些人把班级群当作商用宣传平台,着实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只要有人带头,其他人就会紧接着发送类似信息,让其他成员很反感,之后说话的人逐渐减少,最终群聊就被广告“淹没”。“因为都是认识的人,也不好意思抵制,只好以屏蔽的方式,对群聊‘冷处理’了。”陈先生说。

观点

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大学同学还是比较多的,遇见困难互相求助,或平时交流心得,都是有必要的,微信群可以作为很好的载体,但事实是,群聊变味了。 ——陈先生

热情消退型

曾经每天信息上千条

如今只剩问候和红包

陈女士,今年49岁。说起玩微信,她也算是同龄人中的“老手”了。2011年微信刚推出不久,她就开始使用,现在保存的活跃微信群有十几个,没有动静的微信群已经数不清了。陈女士的微信群种类多,有同学群、家人群、业主群、遛狗群、跳舞群等。

让她印象深刻的微信群是初中同学群。今年三月份,几个初中同学商议组了班级群。建群当天,只有七八个人,现在有50人。初中毕业至今30多年了,很多同学重新联系上,都很兴奋。“散个步回来,群里就有七八百条未读消息。”陈女士说,建群之初,同学们都十分热络,群里的消息每天都有上千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回忆在学校发生的种种,还常有人发老照片,每张照片都能让大家聊上许久。

陈女士说,有一次,一名同学在群里发了初中毕业照,大家都赶紧保存起来,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辨认、讨论起来。不过热闹也是一阵子,组群半年后,群里的消息渐渐少了,现在大家多半是逢年过节时相互问候一句,偶尔抢个红包,已经没有了最初全天候不停歇式的热情。

观点

微信群有利有弊,好处是它能把许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联系在一起,缺点是分散了不少和身边人相处的时间。但大家毕竟都有工作和家庭,没办法天天盯着手机看,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的。 ——陈女士

通知平台型

有通知时才会活跃

找谁有事会私下聊

63岁的叶女士两年前开始使用微信,先后加入了十多个微信群,包括家庭群、老同事群、同学群、跳舞群。叶女士说,许多活动,比如同学聚会、中秋节博饼等消息,都是通过群聊通知时间和地点,这也是群聊最活跃的时候。“台风过后,社区下达了很多任务,也是通过群聊通知的。”而平时,群聊中聊天的人不多,她们更多是在群里分享美文、音乐和资讯等。她认为,微信只是一个沟通的工具,平日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在群里面热络地聊天。

58岁的孙女士只有4个微信群:同事群、跳舞群、朋友群、卖鱼群。其中,卖鱼群是最活跃的,老板把客户都拉到群里,每天有什么鱼就在群里告知大家,客户想买鱼可以直接在群里向老板定,并约好时间去拿。“每次老板说,有什么新鲜的鱼货时,大家就会在群里聊得很起劲。”相比之下,孙女士加入的跳舞群几乎没什么人聊天,只有在有事情通知时,群里的人才会聊上几句。

观点

有没有人聊天我也没有在意,群聊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沟通的平台,有事情可以更方便地通知到每个人。真的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直接找那个人,不会在群里说。 ——孙女士

【专家分析】

没有兴趣无关利益

“死群”出现很正常

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巨东红说,微信已经是生活中重要的通讯软件,而微信群是出于自发性的一种“集合”,由个体组成一个群体。微信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等优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大家日常交际也更愿意选择微信。至于微信群,大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建立一个群,加入微信群的原因各不相同,具有复杂性。通常,大家都倾向于注意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选择最近有欲望关注的事情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

微信具有信息不对称性、互动性等特点,不像日常通话直截了当。在群聊中,成员可以选择对消息视而不见,也可以选择不在群里发言,或者退出没有必要留着的群,这样必然导致有一些群变成“死群”,也就是活跃度低甚至活跃度为零的群。巨东红说,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在辅导学生们写论文时,会建立一个微信群交流讨论。但是当学生毕业之后,这个群慢慢变得悄无声息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网友声音】

@一个人就好了:高中同学突然建了个微信群,可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发表情。以前真的以为毕业了也还是会有联系,还是会觉得亲切,还是会无话不谈,后来发现,离别后彼此都有新的圈子和社交,人和人之间真的就有了距离感。

@馒头and布丁:偶尔冒一句话的大学同学QQ群突然说要聚会,于是开了微信群,但一天“疯聊”之后,就悄无声息了。参与聊天的都是当年的积极分子,不爱说话的依然潜水。岁月改变了我们很多,但是这点却没变。

@萧、萧萧:其实这种变化很正常。很多时候不是感情变淡了,只是生活圈子没交集了,能聊的自然也就少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