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滨士院士在爱德森指导工作。
借力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创新人才辈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吴君宁 林露虹 图/通讯员 高树灼 赵晋成)随着一个又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企业技术人员纷纷成为“行家里手”,院士专家的指导和熏陶为建站企业研发团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的共同努力下,厦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五年来稳步推进,大力引进院士专家等海内外高端人才智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引智方式和“合作研发、联合攻关、共育创新人才”的工作机制,院士及院士团队为建站单位培养博士、博士后34名,硕士185名,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315名,为把厦门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筑巢引凤 发挥人才聚集优势
院士专家工作站就如同“聚宝盆”,汇集了一流的专家和富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向厦门集聚。经过五年的沉淀积累,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厦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这里有个例子: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的创新人才辈出。建站两年多来,借力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人才沃土,学术地位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葛均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与葛院士及其团队互动频繁,联合攻关、科研协作的项目与日俱增。在近期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中,“急性心肌梗死全程心肌保护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就是葛均波院士,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为项目的五家联合攻关单位之一。“能参与到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对我院科研人员能力的提高,课题的设计及未来独立申报国家级课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说。
事实上,王焱已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2014年、2015年相继获得“中国医师奖”、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等殊荣。“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对医院的发展尤其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帮助不小。”王焱表示,建立在以一线科技人员为主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医院的科技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各类讲座、培训、临床技术咨询、科研项目指导等,正是技术人员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与院士专家们面对面,学习他们的作风、理念、方法,在磨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院士及其团队与建站单位紧密对接,真正发挥了“智囊团”作用。
尝过“甜头”,医院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同时,与院士所在学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不断提高医院现有科研人才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爱德森已与7位院士合作,在国内无损检测领域取得了多项成就,图为林俊德院士在爱德森听取企业介绍研究成果。
壮大队伍
引进来还得留下来
“院士是流动的,但实践证明,院士们为企业、为厦门的科技创新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人才。”市科协相关负责人指出,建站单位在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合作中,研发团队配合院士专家们的工作,接受他们的亲自指导,不仅这些科技骨干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带动了整个单位更多的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提升。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晋成对此深有体会。“院士们不仅指导技术攻关,他们还带来了最新的前沿技术,开拓我们的眼界和思维。”作为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爱德森已与7位院士合作,在国内无损检测领域取得了多项成就,也因此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并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的设立。赵晋成介绍说,除了日常的合作研究攻关之外,院士们时不时就会到公司来指导,除了技术指导和前沿信息,院士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也给了员工莫大的鼓励,也由此,爱德森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此外,借由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高端智库资源,爱德森院士专家工作站还与厦门市科协、中国无损检测学会联合组织,在厦召开了“2011年全球华人无损检测高峰论坛”,邀请海内外近200名无损检测华人精英参会。近年来该站又多次承办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数字专递
培育创新人才219人
截至2015年底,各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引智活动和“联合研发、联合攻关、共育创新人才队伍”活动,为建站单位培育创新人才219人(其中博士、博士后34人,硕士185人),315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66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表彰(其中省部级以上23人次)。
开展各类咨询43次
工作站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访指导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院士及院士团队进站开展各类战略性、前瞻性咨询43次,科研人员互访学习、交流128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