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陈玉琴
年龄:50岁
党龄:18年
职务:集美区泰良育苗场场长助理
荣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东南网10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文/图)我就是个很普通的农民,我的生活也很简单,23年来,重复的生活就是育苗、养鱼。没有那么高尚,养鱼是为了自己生活得好点,力所能及也传递一点快乐给邻里。
“我就是个农民,生活很简单。”
在她的鱼塘,面对采访,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她说,23年来,她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捣腾饲料,检测pH值,给鱼看病,泼洒肥水……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伺候”鱼。
不过,就是这个简单的农民,身上有着闽南女人敢打敢拼爱创新的精神。
她曾经是个水产养殖的“门外汉”,坐船就吐,但是,她自学成才,摸索出多个养鱼育苗的门道,被邻居誉为“鱼专家”。
在灌口镇浦林村,陈玉琴经营着100多亩池塘养鱼虾。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每年为100多名村民创造就业岗位。
跟“水货”打交道 第一次她就狂吐不止
10日下午,飘着小雨。
一辆女式摩托,在坑洼的土路上扭着S形。
车在鱼塘边停下,陈大姐脱下雨衣,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多数农妇一样,她皮肤黝黑、穿着朴素。
停好车,她钻进了一个铁皮屋,捣腾着饲料。
没多久,她又出了铁皮屋,一个箭步,跨上了一艘船。在船上,她站得很稳,抓起水瓢,奋力泼洒“肥水”。
“别看我这一步就跨上船,20多年前,我可没少吃苦头。”她说。
20多年前,陈大姐从集美田头村嫁到了浦林村。“田头村在山里,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养鱼,不懂水性,嫁过来之前,我从来没坐过船。”
她说,嫁到浦林村之前,她一直跟“山货”打交道。到了浦林村,她才开始跟“水货”打交道,“因为,我丈夫是养鱼的,那时家里很穷,除了养鱼,也没事干”。
陈大姐记得,1993年她开始养鱼。第一次跟着丈夫到鱼塘,因为要坐船,她在船上狂吐不止。“每次坐船都会吐,吐得很可怕。”她说,“但是,必须坚持,家里老小还指望着鱼塘吃饭。”
数月的坚持,陈玉琴说,她瘦了一大圈,终于克服了晕船。
在陈大姐看来,晕船还是其次。“刚开始养鱼,有一次,我为了省电,把池塘里的氧气关小了,结果,造成很多鱼儿缺氧死亡,这才是糗大了。”她说。
自学成才 “门外汉”成了“鱼专家”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晕船。”她说,“其它的,也没印象,一路走来,挺顺利。”
不过,在这顺利的背后,也跟陈玉琴肯学敢拼有关。在浦林村的鱼塘上,一度是清一色的男人,陈玉琴的到来让鱼塘上有了一道亮丽风景。
“我是村里第一个开始上船去养鱼育苗的女人。”她说,“养鱼也不是什么难事,女人同样干得了。”
为了尽快摸清养鱼的门道,刚开始养鱼时,陈玉琴会找个本子,把每天的心得体会都记下来。“养鱼也是挺讲究的,比如这下雨天,水里的pH值会变化,这与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时候就必须非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她说,每次下大雨,她都会时时监测水池pH值。“这些都是来自自己的实践,想把鱼儿养得更精致一点,我还得向更多人学习。”她说,1999年,她在福建省农函大水产养殖专业学习。
“学习一个礼拜左右,但是,机会难得,我很用功,最后,拿了个优秀学员的称号。”她说,“事实上,我才初中文化,文化水平低。”
在不断的自学当中,陈玉琴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鱼专家”。现在,邻居的鱼塘鱼儿生病,都会请陈玉琴去“把脉”。她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条2厘米的小鱼苗,我一眼就能看出雌雄”。
敢于创新 每年创造100多人就业
在邻里看来,陈玉琴是个“女汉子”。在养鱼这件事上,她创造过福建第一。她是福建省第一家引进“星洲红鱼”的养殖户。
2004年,陈玉琴从广西引进“星洲红鱼”进行试养。“‘星洲红鱼’是非洲鲫鱼的一种,这种鱼抗病性更强、市价更高,所以,我就想尝试。”
她坦言,第一次试养,她心里也没底。“毕竟是‘外来的和尚’,我每天都详细记录红鱼的生长状况,后来发现,它很适合集美的气候条件。”她说。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陈玉琴还大胆创新鱼虾混养。“通过长期养殖,我发现鱼虾混养,可以提高鱼虾的免疫力,这样,鱼虾都不容易生病。”
2013年,陈玉琴还带动周边5个养殖户开展水产健康养殖99亩,生产19800公斤水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46.5万元,年净利润总额89万元,极大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每年可为1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
简单?不简单!
那天约陈大姐采访,起初,她是拒绝的。
她一直强调:我的生活很简单。她还说:你们报纸喜欢那些有故事的人,我没有。“我就是这么简单,你别写复杂了。”这是采访结束,她还在反复叮嘱的一句话。
跟她聊天你会发现,她真的是个简单的农民,没有浮夸,除了养鱼,几乎不聊其它。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人,她把一件事做得很精。
在养鱼这条路上,她不断学习,克服困难,还主动去深造。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如今的“鱼专家”,这里头,就藏着陈大姐的不简单。
在农村,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从事着农耕,很少有创新。或者说,很少人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改变养殖、种植方式,但是,陈大姐敢打敢拼又肯学。
这就是一个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养鱼这条路上,陈大姐不仅让自家生活好了,还带动周边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每年为100多人创造就业机会,这就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