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0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徐克)从现在起,厦门每年预计增加128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民政局了解到,《厦门市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与以往相比,此次《意见》提出的精准帮扶措施,主要有4个突破创新。
困难群众改造危房有补助
2013年,厦门多个部门联合实施了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对居住危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家庭、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家庭、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危房有补助。此次《意见》将此政策制度化。
其中,采取新(翻)建办法予以解决的,补助资金最高5万元;采取修缮办法予以解决的,补助资金最高2.5万元。
同时,由于农村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改造危房,此次新增加兜底改造方式(即由财政全额补助)。
学前教育资助标准提高
《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与以往相比,本次政策更加人性化,覆盖面更广。
首先,对孤儿、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别困难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儿童,在免除保育教育费的基础上,按每生每月200元予以“两点一膳”伙食补助。
同时,还将研究出台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
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
特困人员供养政策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根据《意见》,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根据其个人意愿给予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优先纳入集中供养。
与以往相比,《意见》提到,鼓励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居家养老,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与集中供养一致。这将使分散供养人员得到更好的救助。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意见》实施后,厦门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互助活动。
例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社会救助对象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医疗康复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相关链接
社会救助申请“一门受理”
有了帮扶措施,如何实施成为关键。为避免困难群众求助无门,《意见》明确由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社会救助申请实行“一门受理”,并且要“信息共享”。
同时,加强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高效联动,区别不同困难类型,特别要针对因患重大疾病、身体残疾、灾难事故、子女上学、失业等原因致贫的困难群众,进一步做好精准帮扶工作,确实做到“兜住底线、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