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黄金比的后人黄润通为记者指引红军当年行军的方向。(见习记者林铭鸿摄)
特邀讲述人带着记者走进红军后人的家,倾听他们的介绍,寻访革命先辈留下的印迹。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黄小芳 见习记者 谢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昨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日报社和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重返长征出发地”特别策划活动正式启动。第一站走进长汀。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本报自8月1日起推出“重返长征出发地”特别策划,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本次采访活动,是一次大型体验式、探索式的采访活动。活动征集在厦门工作、生活的长汀、宁化、瑞金、于都的老区人,与本报记者一同重返长征出发地,从一个个小细节挖掘、讲述红军故事。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长汀商会会长钟贵瑞,军旅作家王坚,企业家林剑波,企业经理邱春禄,这些从长征出发地长汀走出,在特区扎根的“厦门长汀人”,将作为特邀讲述人与本报记者一起,寻访家乡鲜为人知的长征史迹。心系革命老区的著名主持人彭军,也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并主持了出征仪式。
在首站长汀为期3天的寻访中,我们将关注长征宏大历史背景下具体而鲜活的人与事:当年十几岁的“小鬼头”,如何成为小红军?战火纷飞的岁月,苏区人民是如何毁家纾难,投入革命……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尽可能生动的红色故事,通过一个个普通、平凡,却又真实的个体,来讲述、回顾、理解那段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震动世界的行军”的历史,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昨日上午的出征仪式上,厦门日报社领导为出征团队授旗并致辞。接下来,“重返长征出发地”特别策划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宁化、瑞金、于都等地。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险。
由厦门报业国旅携手盈众汽车组织的红色之旅拓展训练团也同时出发,并将在长汀、古田等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这里的一砖一瓦 蕴含着特殊的红色意义
“重返长征出发地”寻访团昨到长汀追寻革命先辈的印迹
新建的松毛岭战役纪念碑矗立于天地之间,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黄润通为记者指示墙上的弹孔。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黄小芳 见习记者 谢静 图/见习记者 林铭鸿 )从厦门往西,不到四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有着“红色小上海”之称的长汀。这里,是著名开国上将杨成武的家乡,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瞿秋白的牺牲地。1934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寻访,是此行的关键词。昨日,一路西行,我们一直在收获不期而至的感动和身临其境的震撼。红军长征精神,早已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一波又一波的人,再次踏上了这条红军当年踏过的道路,缅怀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追寻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胜利80年过去了。昔日长征路,万水千山,或许已经改变了旧时模样;战马声嘶远,越来越多的老红军辞世,当年征战过的痕迹,也在时光中渐渐湮灭。然 而,正如我们在松毛岭战役旧址看到的,一座新建的纪念碑已矗立在天地之间,一座埋有3000忠骨的英烈冢前,留下人们自发祭奠的香烛,无论“有名”还是 “无名”,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共和国的奠基石,都不曾也不该被遗忘——而这,也正是厦门日报社发起“重返长征出发地”特别策划活动的“初心”。
【坚守】
红色后人讲述往事
红色记忆,也许就藏在普通的农家。长汀县涂坊镇元坑村,一间普通的农家院,71岁的继子曹华能想起了刚过世的母亲钟子。年轻时的钟子带头参加革命,前夫丘贤忠参加了红军,一去杳无音信。由于各种原因,钟子老人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落实。
在松毛岭山下的黄润通,和很多人一样,曾是遗落在民间的红色后人。庆幸的是,他们或许暂时失落,却从未被人们忘记。为了帮老人恢复身份,热心人士在奔 走,政府也在找寻证据。最终,钟子被确认为“老苏区干部”,从2015年开始,逐月领取定额生活补助。黄润通祖孙三代人坚守红军家园、传承红军精神的事 迹,也得到了弘扬。
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寻访故事,通过这些鲜为人知的记忆,从另一个侧面,为您讲述更加真实和鲜活的长征故事。
偶遇从深圳来长汀感受红色精神的团队。
厦门报业国旅携手盈众汽车红色首发团抵达长汀。(黄依文摄)
【震撼】
那布满弹孔的木墙
就在黄润通祖父那座位于郭公寨的木房前,寻访团成员彭军泪流满面。那是松毛岭战役的前线指挥地。82年前的那个秋天,一场攸关红军生死存亡和中国革命前途的战役——松毛岭战役在这里打响。岁月熏黑的木墙上,是密密麻麻的弹孔,那是枪林弹雨的印记。
彭军是在参加投洽会的间隙,特地赶过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冒着瓢泼大雨翻山越岭,他独自驱车,从厦门赶到长汀与我们会合,只是为了“和有情怀的人,做一些有情怀的事。”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爷爷就是在松毛岭战役里牺牲的。当年为了一个“穷人翻身,创造新世界”的理想,爷爷远离家乡山东,南下参军,在此不幸遇难。
一路泥泞走来,仿佛走过当年爷爷那一辈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道路。想起爷爷那辈人,敬佩、感动与泪水一起,喷薄而出。
“我们到了,重访伟大的长征。”青山之中,草木寂静,松毛岭上,彭军像个孩子,“重返长征出发地,就是寻回最本真的自己。”
在朋友圈,他把此次寻访,称为“伟大的重返”。
【欣慰】
红色之旅人潮涌动
彼时的松毛岭,骤雨即将来临,天气异常闷热。
郭公寨前线指挥部旧址前,一群背着枪杆,身穿长袖长裤军装的“红军”格外显眼,他们站在当年的指挥地上,扛着枪,昂首挺胸,像是穿越时光,随时等待为革命出发。
这是一群来自深圳的党员,自发组织来到古田、松毛岭一带感受长征精神。“红军”团中的一员于烔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27岁的小伙子是名医生,他一脸 兴奋地告诉记者,从小就听老一辈念叨红军革命的故事,常常渴望能到红色土地上来追寻。“这么热的天,我们还特意穿上军装,就是为了切身实地去感受长征不惧 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抚摸着满是弹孔的木墙,于烔君说,这是这趟红色之旅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只有站在这里,亲眼看到战火遗留的痕迹,触景才能生情。”
和于烔君同行的同事的爷爷,曾是征战沙场的红军。“他的爷爷,当年在危急时刻,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就像整个松毛岭战役,就是为了保留革命的一条路,浴血奋战,牺牲自己。在都市工作太久的我们,是时候找回那份初心。”
其实,于烔君和他的“战友”,只是我们此行偶遇的寻访红色记忆的团队之一。还有更多的人,为了长征记忆,自发而来。这是于烔君第一次到这里。他说,以后,他一定还会再来,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次登上松毛岭。
【心声】
仿佛回到那个浴血奋斗的年代
2016届盈众管培生林海鹏
硝烟弥漫的烽火战场,是历史留在松毛岭的红色印记。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厦门日报社、厦门报业国际旅行社与盈众汽车共同策划的重走长征路系列拓展活动立意很高,一天的行军拉练下来,让我有很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当20位同伴穿上红军服装,参观松毛岭战役旧址、观寿公祠,进行4公里的行军拉练,这一切仿佛把我拉回到那个浴血奋斗的战争年代。很难想象,许多开国元勋数次出生入死的地方,竟是在这深山古村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被赋予特殊的红色意义。
除此之外,这次的重走长征路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是“走心”的。随着讲解员对昔日战争的娓娓道来,加之全程歌唱红色歌曲,分享个人的长征感悟,让我们不断陷入对重走长征路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