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休闲旅游 > 正文

厦门同文顶公园年内有望开工 翻修挖出同文书院界碑

2016-08-25 17:12:40戴懿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

思明文化的魅力,在于中西融汇的文化艺术,在于记录时间的名胜古迹,在于建筑背后的人文荟萃……不少思明文化凝聚了厦门历史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闪烁光芒。本报今起开辟专栏,带您走近思明文化,与您一起领略最厦门的人文之美。

 

同文书院的办学旧照

挖出的石碑仍清晰可见“同文书院界”五个大字

厦门晚报讯(记者 戴懿)位于三十六崎巷的白氏宗祠近期正在翻修。上周六,工人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繁体字“同文书院界”。白氏宗祠离同文顶不远,这一发现让白氏宗祠管理者白尚德很兴奋,并通过社区向本报转达。

据白尚德介绍,石碑原先有一面埋在土里,有字的一面朝下,之前也没人觉得这块“石头”有不同。直到上周六,工人把石碑挖出来,才看到正面刻字。除了“同文书院界”,石碑侧面还刻着英文“TUNGWEN”。

文史专家何丙仲说,这应该是同文书院的界碑。以前,他曾在同文顶发现过一些残碑,有的被作为铺路石,有的残缺不全,都陆续消失了。根据挖出的石碑来看,何丙仲认为应该也是残碑,幸好“同文书院”几个字还保留着。白尚德说,要好好保护这块很有意义的石碑。

如今,从三十六崎巷穿过弯弯曲曲的静谧小巷,来到凤凰小山上,早已听不见琅琅读书声,但同文顶仍留在老厦门人的心中。现在的同文顶不仅是望海高地,还是文化地标,根据规划,将建成公园。目前,设计方案已定稿,并完成招标工作,今年有望开工建设。

 

同文顶休闲公园入口和广场的规划图

公园将建特色雕塑

如今的同文顶环境清幽

书院故事

过往

办学几十年,培养数千学生,其中不乏名人

1898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6人发起创办并捐建同文书院,意在培养通晓中西语言和文化的人才。学校最早位于同文顶山脚下,因开办第二年时学生剧增,清政府将凤凰山划拨给同文书院,作为永久校址。1900年,新校舍落成,学校有了14间教室和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同文书院前几任院长均为美国人,采用英文版教材,并用英文授课,但学校仍属于中国。

几年间,同文书院就发展成为厦门名校。1918年,同文书院成立大学部,分文理两科,是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同文书院大学部停办。

1938年,厦门沦陷前,同文书院迁到鼓浪屿,并于1942年停办。在同文顶的学校旧址上,先后有多所学校创办,根据资料显示,其中包括1950年创办厦门市第二中心小学,1960年创办思明中学,后改称七中,1985年复名同文中学,1995年改为厦门旅游职业中专。

在办学的几十年间,同文书院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包括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书法家虞愚,医学家、声乐家林俊卿,抗日将领、起草南昌起义“安民告示”的陈文总等名人。

当今

老建筑成为办公楼,三年前书院原址挂牌重设

同文书院旧址占地约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830平方米,共有5栋建筑。其中,崇德楼现为市社科联办公楼,勤智楼为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办公楼,明理楼暂为思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第三中队办公场所,齐贤楼已成空置危房。

2013年,同文书院原址挂牌重设,并设立讲堂、学宫、译馆、书社、藏书阁、数据库等平台。讲堂面向民众传播厦门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人文学术研究成果,不仅展示厦门曾经的辉煌,还成为引风气之先的文化教育基地。

如今,清幽的同文顶和山下的热闹街市形成鲜明对比。据悉,规划中的同文顶休闲公园将建观景石栈道、外挑平台、广场、旱溪景观、宫庙等,鹭江道的山门入口处将设置牌坊。公园将突出同文顶的历史文化内涵,用雕塑和刻字等展示同文书院的历史。其中,高3.4米的同文书院雕塑将用浮雕展示同文建筑,同文老照片、书籍等也将烧制为瓷板,附于雕塑上,展现同文精神。

链接

同文书院的“第一”榜

在厦门近现代教育史上,同文书院创造过多个“第一”。

1898年,书院创办,是厦门第一所现代新式学校,打破官学、私塾的传统;

1918年,大学部成立,是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926年,改组为中学,首开厦门学校男女同校先河;

1929年,修建厦门第一个水泥篮球场,组建厦门第一支篮球队,曾获得全省第一;

1934年,物理老师谢逢源指导学生制作小型无线电广播机,并创办全市首个电台,实现通过广播远程教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