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深化改革看厦门 采访团走进集美感受社区创新治理

2016-08-17 07:35:53陈翠仙崔易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康城社区书院内的陶泥课。记者 唐光峰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翠仙 崔易)25家试点社区书院开课1043门次,开展活动5000多次,居民参与超过20万人次。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厦门市社区书院建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厦门经验”,受到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肯定。康城社区书院便是其中之一。

仅8个月,泉水湾小区居民自觉分类的厨余垃圾就达到了20吨,成为全市“智慧生态循环小区”样本。

如今,社区居民们的社区主人翁意识正不断加强,社区建设走向了全民参与的阶段。

近日,“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集美康城社区与海凤社区,感受社区创新治理中的“共同缔造之美”。

社区书院

打破“对门不相识”局面

每天上午,康城社区的凉亭都会变成一个欢乐的歌舞场。社区内的老年人齐聚一堂,唱起嘹亮的歌儿。原来,这是康城社区书院为老年人组织的歌唱活动。

今年55岁的胡阿姨是其中的一员。“我搬到这个小区有3年多了,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胡阿姨告诉记者,康城社区书院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社区书院的活动丰富多彩,为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组织了不同的活动。”胡阿姨也经常带着孙子到康城社区书院的活动中心参加亲子活动。

像胡阿姨一样成为康城社区书院活动中心常客的居民不在少数。活动中心宽敞明亮,设施配备齐全,有演播厅、图书馆、亲子活动室、会议室等,为居民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康城社区书院的活动丰富多彩。据和欣社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许镇洪介绍,目前康城社区书院已经建立起了全年龄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康城社区书院还设置了立体微讲堂。社区书院的活动从“脚尖”走到“指尖”。“我儿子平时工作比较忙,比较少来活动中心,但是他对这里的活动,知道得比我还清楚。”胡阿姨笑着说,原来立体微讲堂将活动中心的活动编辑成了电子课程,通过网络发送到居民的手机上,居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够浏览所有的活动。

康城社区书院至今共开展知识讲座33场、特色活动45场,受益人群达5000多人次。通过社区书院平台的互动交流,打破了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的局面,使“生人社区”变成了“熟人社区”。

三级微信网

居民热心参与社区建设

陈娟是大学康城小区的住户。“搬到这里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陈娟说道,“生活中出现什么问题向社区书院理事会反映,很快就会得到解决。”物业维修之类的问题,只要微信上向理事会发个信息就能够解决,十分方便快捷。陈娟告诉记者,小区内每个梯都设有一个微信群,她也加入其中。“生活中的问题、对社区建设的建议,都可以在群里反馈。”

原来,康城社区书院设立了三级微信网,如今加入人数已达3900人次。除了小区各个梯的微信群外,还设了理事会会员微信群以及理事会理事的微信群。微信网成了居民们反馈社区各类事物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的婆婆不会用智能手机上微信,但是她的意见也能够及时反馈。”陈娟说道,康城社区书院的工作人员为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开辟了电话访问、写信、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现场反馈等多种反馈渠道。

“我们反馈上去的建议,经常被采纳。”陈娟对于参与社区建设十分热心。“社区书院第一次举办的亲子活动是读书会。参加的人很多,场地不够大。”陈娟笑着说道,现场有很多居民提出了改进意见,现在亲子活动越办越规范。“社区书院举办活动之前,也会先发问卷了解我们的需求。”陈娟说,作为康城社区的居民,她有了自己身为主人翁的意识。

通过社区书院平台,鼓励辖区内热心居民运用自己一技之长开班授课、参与社区活动,这培育了居民的共同精神。不仅仅是陈娟,康城社区所有居民对于共同建设温馨家园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泉水湾小区居民已习惯垃圾分类。记者 唐光峰摄

厨余垃圾分类

221个家庭共同坚持

将厨余垃圾干湿分离,撒上发酵糠,贴上条形码,放进回收专用的垃圾桶。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或许很平常,但在集美区侨英街道海凤社区,有20%的住户一起做这件事。自2015年12月1日起,社区“垃圾干湿分离智慧生态循环系统”试点正式开始,他们已经坚持了足足8个月。

每周一、周三、周五、周日是海凤社区泉水湾小区的厨余垃圾回收投放日。中午12点,刚做完午饭的陈友芳阿姨提着垃圾袋来到靠近泉水湾一期大门处的“湿垃圾”桶旁。西瓜皮、菜叶、剩饭……陈阿姨手中这枚透明的垃圾袋中“清一色”为厨余垃圾。随后,陈阿姨将垃圾袋小心翼翼放入桶中,“不能太用力扔,条形码会掉的。”陈阿姨说。

来到陈阿姨家中,厨房一角的垃圾桶格外醒目。和普通垃圾桶不同,陈阿姨家的垃圾桶上写着“厨余堆肥发酵桶”,还多了个水龙头。阿姨说,这水龙头是用来过滤厨余垃圾水分的,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要记得撒上发酵粉。“都是我孙子教我的,也是他最先要我这样分类垃圾。”原来,最初倡议者是陈阿姨的孙子,这个小“带头人”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会监督家人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像陈阿姨一样,每天坚持将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住户,在泉水湾一期目前共有221户。他们所投放的厨余垃圾将会被送进凤林清洁楼的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中进行“深造”,通过分解代谢变成颗粒状的优质有机肥料。同时,他们贴在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会被系统识别,加入每个用户的积分当中,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最高纪录的用户,8个月一共投放了783公斤的厨余垃圾。”系统管理员说。

串联起“小家”便有了“大家”

2000年,商品房小区开始风靡厦门。不承想,这些空间封闭、功能齐全的商品房却使本应该鸡犬相闻的邻里,一度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幸运的是,“告急”的邻里关系在这三年来得到了“逆转”。有一双“无形的手”,打破隔开邻里的钢筋水泥墙,将他们拉到了一起。

这双使得邻里间从“你和我”变成“我们”的手,叫作“共同缔造”。早在去年底,海凤社区“垃圾干湿分离智慧生态循环系统”试点启动之初,记者便曾前往 “探营”。彼时,泉水湾小区一期共有154户家庭注册成为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用户,回收总量约1吨。8个月后,记者故地重游,该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的用户已增长至221户,回收总量近20吨。不断增长的数据,说明这一创新的社区治理方式让居民开始主动关心参与社区事务,有了集体的意识。

同样成为社区治理典型的康城社区里,居民们见面时总是热情地问声“好”。从素不相识到无话不谈,在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新厦门人”心中,康城社区像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而康城社区书院就是他们的无限依恋所在。

“共同缔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串联了每个“小家”,组成社区这个“大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