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康城社区的居民其乐融融。
[核心提示]
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厦门社区书院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厦门经验”,受到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肯定。“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四阶段主题采访,12日走进集美康城书院,了解厦门创新社区文化教育,创建集学习教育、组织孵化、群众议事、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培育社区共同精神的举措成效。
厦门日报讯 (记者詹 记者 黄嵘)康城书院是厦门25家试点书院之一,到今年底,厦门社区书院将达到100家。社区书院,名字中便带着悠远的文化传承,让这座南方滨海之城尽带书香味。但社区书院所拥有的,不仅是千年一脉的书香,还有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下的共同精神。
【微场景】
窗后的纸飞机
一架纸飞机,从康城社区一户居民家飞出。连续一周,64岁的王秋月每天买菜回来,都能看见邻居家窗台后,小姑娘朵朵在不停叠纸飞机。不时便有一架飞出,落到小区里,有些随风挂在矮树梢上。
王秋月敲开邻居家门。原来,父母上班忙,放暑假的朵朵只能独自在家,写作业看书趴窗前看天高鸟远。小姑娘想出门玩,可父母放心不下。王秋月对朵朵妈说,你们上班就把朵朵交给我吧,我带她上书院去。王秋月是东北人,退休后便来厦门和儿子一家住。每天买完菜,她都会带上5岁的小孙女么么到社区书院去。
12日上午,采访团走进康城社区书院。王秋月、朵朵和么么,正在阅览室看书。“一大早我们仨把书院里的各场活动都转了一遍,在亭子里唱了一会歌,两个丫头最后决定来看书。”王秋月喜欢看养生保健书籍,俩丫头喜欢故事书。么么很喜欢小姐姐,不时偎依着,朵朵便轻声给么么念《人鱼公主》的故事。
76岁的黄后栋也每天“泡”在书院里。他是退休老师,拉起手风琴,和大家一起吹拉弹奏唱歌跳舞。31岁的妈妈许清,腆着肚子,牵着大宝,刚参加完欢乐亲子黏土活动。大宝在桌上搭了个小屋,说那是给弟弟妹妹准备的游乐场,乐得许清言语和眉梢都带了笑。
【微对话】
邻居都变成熟人了
记者:您现在每天都带着两个丫头来社区书院?
康城社区居民王秋月:来,天天来。老窝在家,么么一集接一集看电视,我喊她,你别看了,眼睛要坏的。小丫头还生气,她说不看动画片我干嘛啊。别说小丫头,咱们这老头老太,成天待家里也闷得慌。
记者:朵朵父母放心你带她出来吗?
王秋月:放心!朵朵妈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经常一起参加活动,这堂课刚打照面,下堂课又碰上了。以前邻居们住好多年还眼生,现在都变熟人。社区有啥事,一个招呼,大家就都来了,坐下协商,出力帮忙。从咱老太到小年轻,再到娃娃,书院里啥年龄的活动都有。前几天,么么妈很惊喜,发现这丫头竟然认得很多字了。
【微经验】
注重“五个坚持”
社区书院坚持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创新社区文化教育,注重从悠远的文化传承、现代的社区教育实践、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现代商业的连锁经营模式四个方面,统筹全市教育资源。社区书院初步总结提炼了“五个坚持”的实践经验,即:坚持目标引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传承创新、坚持统合资源、坚持共同缔造。
【微点评】
社区居民的文化家园
生活在这座文明之城里,每天都能感受到人与城共同的呼吸和成长。仅一年,25家试点社区书院开课1043门次,开展活动5000多次,居民参与超过20万人次。终身学习、共同成长,社区书院是课堂,也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培育共同精神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器,它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文化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