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厦门鱼肝油厂厂房经改造修缮后,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陈冬)新近出版的《鹭铭》,是一本关于沙坡尾老厂房的保护修缮纪实。翻开书,细细品读,您会发现,这本书记录了对厦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留存了老厦门的城市记忆。 书中的“主角”,位于沙坡尾58号,是原厦门鱼肝油厂(现为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仅存的炼油车间,始建于1956年,到今年,正好是一甲子。 这座老厂房,在六十大寿时迎来了“新生”,展露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信表情。赋予其“生命”的,是一群热爱厦门的普通市民,也是《鹭铭》的编委会成员。他们与老厂房初见于2014年,试图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努力守住厦门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 【珍贵】 走过六十载风雨 老厂房成城市记忆 很多“新厦门人”或许不知道,在沙坡尾,曾经有一座国内外闻名的厦门鱼肝油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厦门首家国营工厂,是当时厦门经济发展的标杆,最鼎盛时期被外界称为“小鞍钢”。 2004年,因发展需要,原厦门鱼肝油厂合并重组,整体搬迁至海沧区,旧址上的老厂房却已衰败,甚至被夷为平地,被人们遗忘,只剩下一栋炼油车间孤独矗立。这是鱼肝油厂的核心部分,曾在炮火连天的环境里,生产出可赶上英国著名品牌“司各脱”的“星鲨牌”乳白鱼肝油,此后,更是见证了厦门工业发展史上的诸多辉煌。这栋楼,也是厦门所剩无几的20世纪50年代厂房之一。 然而,长年的搁置,加上其间几经商家进驻、客栈及酒吧改造等无序开发,炼油车间里是千疮百孔,几近危房。只有那斑驳的砖墙,还些许保留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肌理,述说着厦门工业化历史的骄傲,让人回忆和缅怀旧日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的确,人跟老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了情感的产生,是老一代珍贵记忆的载体,也是新一代体验过去的媒介,一旦拆掉,这种情感因素就没了。 |
相关阅读:
- [ 08-04]厦门16家食品小作坊经过改造 拿到“身份证”
- [ 07-29]人大代表推动陈化成故居提升改造 发展老城街巷游
- [ 07-21]湖里金尚社区书院全新改造 成孵化民间组织基地
- [ 07-20]111名大学生当设计师 脑洞大开“改造”集美大社
- [ 07-19]天湖路两侧用户注意 燃气管道改造下月将临时停气
- [ 07-14]金鸡亭小区燃气管道改造工程完成 1500户用上燃气
- [ 07-12]厦门大学改造工程:将增一个面朝大海的正南校门
- [ 07-11]厦门市某旧房围墙因改造时倒塌 一工人被压身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