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综合管廊首次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 将提升综合承载力

2016-08-04 08:28:55殷磊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通讯员 薛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个公用隧道,就像公寓一样,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一代城市基础建设模式。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城市宜居度和承载力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特别是去年4月厦门被列入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突飞猛进,不仅工程项目快速推进,更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记者昨日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厦门还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70公里,总投资约58亿元。

早在2005年建设翔安海底隧道时,厦门就同步配套建设了干线综合管廊。如今的翔安隧道不仅是车辆进出岛的重要通道,还是供水管、排水管以及高压电缆等管线的通路。2007年开始,在湖边水库片区结合岛内旧城改造,厦门修建了全省首条城市干支线综合管廊,并陆续建设了集美新城核心区、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目前厦门市已投入使用干支线综合管廊24.58公里,缆线管廊50.46公里,完成投资约23.97亿元,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超过270公里。目前在建的干支线综合管廊达52.68公里,缆线管廊31.17公里。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厦门勇于实践,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试点燃气、污水管道入廊及综合管廊结合防洪排涝的建设工作,还根据财政部、住建部要求,采用PPP模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厦门经验”。

根据《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至2030年,厦门规划在翔安新机场片区、马銮湾片区、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莲河片区、邮轮母港等片区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约152.8公里。

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创新,厦门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已经收获了令人赞叹的综合效益。首先,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湖边水库片区为例,原本有两条架空的高压电缆从该片区穿过,综合管廊建成后,高压缆线下地,一下子就为湖边水库片区节约出了22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开发利用。从社会效益来看,综合管廊的优势更令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望尘莫及,实现了管廊全覆盖的湖边水库片区近年来的破路开挖次数为零。2008年,厦门在厦禾路、莲前路、云顶中路建设了总长约18公里的强弱电缆线管廊,8年来这几条道路也基本杜绝“拉链路”的现象。

厦门综合管廊 工程技术规范出炉

首次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

厦门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本报记者王协云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殷磊 通讯员薛榕)近日,市市政园林局、市建设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厦门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试行)》)。它不仅为厦门今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标准和规范,更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其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举措,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运营管理,全力推动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除了大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厦门还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配套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厦门先后颁布出台《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规划指引》,编制《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关于综合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收费标准》、《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了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制度支撑。此次编制出台的《规范 (试行)》则是在国家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厦门实际,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形成的规范厦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