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什么是“天空之城”? 为何建造“天空之城”? 在充分考虑现有城市特色和建筑形态的情况下,把一个个屋顶连通起来,打造成安全、绿色、适宜活动的公共空间。 轮渡老城区道路、建筑密度大,可供活动休憩的公共空间极少,但人口的密集,呼唤更多这样的公共空间;建筑连接性强、高差小,让屋顶的连接,成为了可能。 如何建造“天空之城”? 重点在于如何连通屋顶?无非是解决屋顶的高差和距离。有高差的,设楼梯。有距离的,根据距离的不同,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连通方式:1.5米以下的,搭建普通平台、铺设楼梯;1.5米-3米的,设计正方体铁架,用重复叠加而成的“盒子”罩住楼梯;3米以上的,搭建桥梁。由于三种连通方式基本涵盖了老城区屋顶串联成片的所有要求,因此,可复制。 “天空之城”长啥样? 由现有城市需求来决定。她们将建筑分为三类:群组式民居、骑楼以及商业综合体。 群组式民居的屋顶,首先是要解决周围缺少社区活动空间的问题,其次是满足社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她们把连通后的屋顶设置成城市农场,老人可以通过适度劳作健身,儿童可以在这里认识植物。这里也提供健身器材等设施。 骑楼的居民同样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又有大量青年租住,因此骑楼的屋顶,是多样化的住宅花园,有儿童娱乐场所、老人休憩场所、青年户外书吧等。 而南中广场的屋顶,着重针对消费者和游客,因此设置了露天影院、书吧、儿童游乐空间,露天影院屏幕前的舞台,也可用于商业活动。 【记者手记】 老城区 新印象 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李沛)一座架构在屋顶的“天空之城”,一处诚意十足的“爱心候车座”,由年轻人书写的暖心故事,正在老城区幸福上演。 随着美丽厦门的持续推进,老城区改造的新思路也在不断探索。两个90后女生,在最大限度保持轮渡老城区风貌的同时,重新规划了建筑间的连通方式,释放出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骑楼下的公交车站,没有候车座椅,车站旁的一名80后屋主留意到等车乘客的不便,免费提供了一排小板凳供乘客休息,也期待通过她的行为,让更多人关注到老城区公交车站的局限,从而实现改善车站条件的可能。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些年轻人的构想和规划,可能并非是最终的实际蓝图,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代表着他们对老城区的热爱、对身边人的关注。这些的思路和实践,也让厦门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
相关阅读:
- [ 07-13]外地汽车想“逛”中山路步行街 升降柱说“没门”
- [ 06-12]专家讲述厦门老路名故事 中山路曾有条“台湾街”
- [ 02-04]中山路商圈有了特勤队 有突发时可在2分钟内赶到
- [ 02-03]丽星邮轮 “天秤星号”四月起将再推厦门出发航次
- [ 01-02]航拍厦门元旦:新机场快马加鞭 中山路喜气洋洋
- [ 11-26]商家响应号召告别落地橱窗 骑楼风貌回归中山路
- [ 11-18]中山路凌晨前后逆行以的士居多 因修路封闭绕道嫌太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