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旧景。(翻拍自洪卜仁主编的《厦门老照片》) 厦门日报讯(记者廖闽玮)昨天是文化遗产日。在鹭江道新领荟广场的防空洞“同文石窟”里,一场名为“消失的记忆”厦门旧物展,勾起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包括一些“消失的路名”。小学海墘、龙船礁巷、芦山路、九竹巷……带着这些路名的门牌在现场被展出,不少“老厦门”在这里流连,回忆当年居住在那里的时光。 事实上,单单一条中山路,就蕴含了道不尽的老厦门街巷文化。今天,我们就请到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来说一说“你所不知道的中山路”。 水仙路 曾叫寮仔后繁华了整个清代 在中山路另一侧,与镇邦路正相对的位置,是水仙路。这条路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水仙宫,供奉水神。但洪老说,这里最早并不叫水仙路,而叫“寮仔后”。 “这里在清初就是厦门造船手工业的所在地,‘寮’的意思就是竹子搭建的简易工场,所以这条位于船寮后的街道就被命名为‘寮仔后’。”洪老说:“从清初至清末,这里都非常繁华,戏院、酒楼、客栈、商行一应俱全。”甚至在这条街附近,还发展出了其他的“专业街巷。”“比如这条街边上有一条‘卖鸡巷’,就全是卖鸡的。”洪老说:“周围还有很多类似的小巷,围绕‘寮仔后’,各行各业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至于“寮仔后”为何改名叫“水仙路”?洪老说,这是因为清朝时,政府下令迁界,当时附近很多建筑都损坏了,唯独水仙宫没有受损,所以人们认为是“水神显灵”,就扩建了水仙宫,这条路也改名为“水仙路”。可惜,这座水仙宫在1928年到1929年左右,由于近代化城市建设而被拆掉了,只有路名保留了下来,成为历史远去后遗留的足音。 局口街、妙香路 曾叫“台湾街”和“上海街” 过了大小走马街,就来到局口街。局口街往前,就是思明南路与中山路交界的十字路口。过了这个路口再往前,就是妙香路。局口街和妙香路,在从前曾分别被人称为“台湾街”和“上海街”,这又是为什么呢? “局口街的得名,是因为清代时这里有个存放火药的铳局。”洪卜仁介绍:“民国初年,这里有一些日本人开设的古董店,后来,又有很多台湾人来这里开设商店。所以,局口街又有‘台湾街’之称。” 而妙香路之所以得名“上海街”,是因为当时很多外地人居住在此。“当然其实并不仅仅上海人了,各地都有,但大家习惯称这里为‘上海街’。”洪卜仁说,其实妙香路在50年代初,曾是厦门知名的小吃一条街,厦门的著名小吃都集中在此,可谓是“吃货”的天堂。 |
相关阅读:
- [ 06-12]与俞正声座谈台湾青年感言:“他在用心帮助我们”
- [ 06-12]大陆“双创”热潮为台湾青年提供发展新机遇
- [ 06-12]两岸特色庙会开锣 台湾21县市美食海沧一站吃透透
- [ 06-08]水泥工日领2200元没人做? 网友:薪水十年未变
- [ 06-07]两岸特色庙会将在海沧开市 邀您体验“舌尖之舞”
- [ 06-05]台湾“顶级食品”竟产自厦门本地无证食品小作坊
- [ 06-04]厦门海沧保税展示区可买台湾食品 首批共计1070款
- [ 06-03]台湾食品化妆品等保税样品将入驻厦门自贸片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