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小宗】 黄氏小宗是同安石浔黄氏迁居鼓浪屿上的一个支系祠堂,建于19世纪上半叶,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建筑为一进院落,原建筑南侧建有护厝。现在的黄氏小宗位于市场路66号,占地200多平方米,目前只剩下院门和正房。院门为砖木结构,条石门框上方镶嵌“黄氏小宗”石匾。正房三开间,闽南传统红砖厝式样,屋顶为高起翘的燕尾脊屋顶,铺红色板瓦。 修缮完备的黄氏小宗 1842年雅裨理和传教士甘明医生租住的民房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 黄晓波)今天的鼓浪屿往事,就从岛上一座百年的祠堂说起。 推开业已腐朽的木门,门轴因为衰老而发出的咯吱声,像断断续续的老人的咳嗽。最终,门开迎访客,一座面积并不大,古朴整洁的院落,呈现在眼前。这是坐落在鼓浪屿市场路66号的一座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四周林立高楼的包围下,她显得如此矮小,也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和高耸洋房的时尚、年轻相比,她就像年事已高、身材萎缩的老太太,常年静静地坐在自己的竹椅之上,静静地在那里,凝视着周围的一切,仿佛已被世人遗忘。 这是一座被人称为“黄氏小宗”的闽南建筑,作为鼓浪屿石浔黄氏曾经的宗祠,她却有着和其他家庙宗祠的不寻常之处。这个不寻常,并不在于祠堂之上悬挂的,曾经的大总统黎元洪所题的牌匾,也并非在于她在鼓浪屿之上,因所经年岁而尊享的德高望重。事实上,这座看似悠久又很普通的宗祠院落,承载着另一番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百年前,因为一个美国牧师的到来,开启了中美文化交流的一页,而那位美国牧师来到厦门的第一站便是鼓浪屿,他所落脚和居住的地点便是这座并不宏伟的黄氏宗祠。 注:文中资料采访自鼓浪屿申遗办文史研究者,并与鼓浪屿申遗文本、《鼓浪屿文史资料》等多部文献相对照印证。 |
相关阅读:
- [ 07-29]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 建筑更美观生活更便利
- [ 07-27]鼓浪屿成为汉语拼音早期诞生地 曾产生多位著名语言学家
- [ 07-27]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评审委员会成立 共19人
- [ 07-20]厦门:选导游员讲好故事 为鼓浪屿申遗加分
- [ 07-19]讲好鼓浪屿故事助力申遗 厦门举办导游服务创新技能大赛
- [ 07-17]鼓浪屿新添海上救生队 观音山黄厝周末也有救生队
- [ 07-16]厦门鼓浪屿申遗动员会暨“鼓浪情怀”音乐会昨举行
- [ 07-15]鼓浪屿体育史上星光熠熠 产生中国参加奥运第一人周廷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