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火其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坂头村的小道上,去贫困学生家“家访”
东南网7月24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文 陆军航/图 实习生杨福仪)毕业季一来,73岁的退休教师卓火其就忙着“家访”。前40年,他忙教育膝下的学生,这10年,他忙着帮学生敲开大学的校门。高温下,他骑着电动车,风驰电掣地赶往贫困学子家。走山坡,爬三五层楼,一口气不带喘,汗流浃背。从主动“家访”,到拍着胸脯扛下学费,他是有压力的。卓火其也不是不求“回报”。等待三年、六年,孩子们学成归来找到好工作,他的“回报”就来了。他就像一位花农,尽力为花儿遮风挡雨,守护着它们,直到热烈绽放。他等待的,就是这一刻的“回报”。
他的岗位 老教师退休后被返聘
盛夏,烈日灼灼。卓火其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同安凤南农场坂头村的小道上。见他风风火火的,村民们老远就打招呼:“卓老师,又去家访啦!”
村里有一半人,都是他的学生。1960年,他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凤南中心小学当老师,一根扁担挑着行囊而来,40余年奉献给了讲台。
退休了,孩子在岛内买了房,请他去享清福,他不去。2006年,同安区关工委要返聘他,他高兴得不得了。得知主要工作是帮扶贫困学子,他没和家人商量一句,精神抖擞地,又开始上班了。“如果我没上学,就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从事教育事业一辈子,卓火其深知,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上大学,走出去,才有广阔的一片天。
然而,现实往往残酷。高考放榜,孩子的高分令人欣慰,可没来得及欢呼,贫困家庭又被愁云笼罩:学费咋办?
卓火其坐不住了,说:“不管怎样,让孩子上学,才是最要紧的事。”
其实,在高考前,他就挨家挨户喂“定心丸”,鼓励孩子们尽全力考高分,学费的事,他来想办法。高考放榜,他比孩子们更紧张,第一时间打听成绩,一一记录,把名单汇总给关工委,和领导们讨论帮扶事宜。
他的忙碌 11年来四处奔走帮扶
导报的“爱心助学行动”办了13年,卓火其就奔忙了11年。
这些年,高考放榜后的日子,他夜里都辗转难眠,白天家访的情况,总是一遍遍出现在脑海,揪心。超过关工委的帮扶范畴,他不敢向上头汇报,四处搞募捐,自掏腰包。
2013年,同安一中的陈发展患骨癌,带病进考场还考了601分,被厦门大学财经学院录取。一次次化疗,医药费已经压垮了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别说学费了。“可怜的孩子,很心疼他。”卓火其找了导报爱心助学,在市教育基金会号召下,发动了社会力量帮助陈发展。为了搞募捐,他岛内外连续奔忙了整整12天。虽然,陈发展还是走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实现了上厦门大学的梦想。
2009年,坂头村的吕清洁考了673分。家里拿不出学费,想让他辍学打工,就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又病逝。没有经济支柱,又失去精神依靠,这个学霸也想放弃。
卓火其第一个不同意,不厌其烦家访了5次,拍着胸脯对吕清洁说:“你准备上大学,啥也别想。”后来,吕清洁获得52000元善款资助,顺利上了浙江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
不仅是高考学生,毕业后有困难的,卓火其也帮。有位女生,想到深圳找工作,家人嫌太远,不让她去,她求助卓火其,想借5000元当路费。卓火其二话不说就给了钱,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钱就不要还了。现在,那位女生在深圳白云机场出入境处工作。
今年3月,卓火其作为“军属”,被邀请到琼州半岛,看望曾经帮扶过的学生。其中一位学生,不满意做哨兵的日子,哭着说想回家。卓火其有点不高兴:“做好当下的事,别人可以,你也可以。”这位学生释然了。
另一位学生进了海军陆战队,在比赛中拿了各项第一,连军长都感谢卓火其:“谢谢你们送来了这么优秀的人才。”那一刻,卓火其内心如此满足。
他的满足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已经73岁高龄,卓火其的记忆力仍然非常好。
关于帮扶的学生及其住址、家庭成员还有很多数据,他想都不用想,噼里啪啦比背书还快。但是,被问到11年里帮助过多少学生,他却假装糊涂:“不记得了,这不要紧。”
实际上,卓火其每年都自掏腰包捐助孩子们。外界知道的是,他给每年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每人400元,而对情况特殊的孩子的捐助,他不愿说。“有一次募捐,来了个还担着菜的老人,从破破的口袋里掏出一叠钱就往募捐箱里扔。后来我数一下,有1000元!”卓火其说,那一幕,深深触动了他。这些年来,一直在一线帮学生们筹学费的他,常常为此热泪盈眶。
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我年纪大了,花不了什么钱,能帮上孩子们就好。”
现在,卓火其常常接到孩子们的喜报:找到工作啦,交往对象啦,结婚了,生娃了……过年过节,总有学生提着礼物去看他。这个时候,他一改慈祥,拉下脸:“都拿回去,我不要。”
面对导报记者,他还以为,这只是走访贫困学子后的一场闲聊,连连摆手:“你们还是别写我了,我没做什么。”“知道他们有出息,我非常有成就感,很满足。”卓火其说,做这些事,不为别的,理由很简单,“帮助别人,也就是快乐自己”。
声音
“没有卓老师拉我一把,也许我高中就辍学了。”——吕伟航(2006年,厦门大学)
“高考时母亲病逝,若是没有卓老师资助,曾经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吕清洁(2009年,浙江大学)
“卓老师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陈发展(2013年,厦门大学)
“如果不是卓老师主动敲我家的门,我现在应该在工厂里打工。”——吕小妹(2012年,集美大学)
“是卓老师,让我圆了当医生的梦。”——叶晓敏(2013年,福建省医科大学)
编后语
感谢您,卓老师!
他很忙碌。
退休了,他不想去儿子那里享清福,一到毕业季,就冒着酷暑,为贫苦学子奔走筹集学费。
他很难受。
每每得知贫困学子读不起大学,夜里都辗转反侧。
他很骄傲。
因为他帮助过的学生如此优秀,连用人单位都当面感谢他。
他很“健忘”。
他记得每个困难学生的名字和家庭情况,但面对记者,却假装糊涂,说“不记得”11年帮助过多少学生。
他很生气。
因为过年过节,总有学生提着礼物去看他。
他很满足。
他说,做这些事,不为别的,理由很简单,“帮助别人,也就是快乐自己”。
他是73岁高龄的卓火其老师。
他是学生最敬重的人,是我们最崇拜的人。
感谢您,卓老师!(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