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7月20日电(记者 尚昊)走进厦门市湖里区禾欣社区,虽已是暑假,却只见十几位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向社区服务中心。 “我要到社区书院上课去了!”12岁的张浩田说。这位小学生是社区书院的常客,闲暇之余,他常由妈妈带着,在社区书院课堂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 张浩田所说的社区书院是中国基层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一项新探索。去年6月,厦门市首家社区书院成立。随后,这一模式在全市多个社区涌现,逐渐成为居民学习、交流、活动的平台。 “如果时光倒流,你想回到什么时候?”“想回到上学读书的那段时光。”张浩田母亲田付云回答道。当儿子专心学习美术的同时,在隔壁的图书阅览室里,田付云正在和社区的朋友们阅读图书、分享感悟。 在亲子课程中带领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听专家讲解最实用的健康养生知识,孩子们在琴棋书画的艺术课堂上找到兴趣所在……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大学”,社区书院的小小天地里,容纳着不同人群共同学习。 “目前社区书院理事会中,仅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余都是社区普通居民,由居民自己选择、自己管理,让居民真正爱上书院。” 禾欣社区书记翁明远说。 书香四溢的氛围熏陶着社区的居民,人们在这里各展所长、各取所需。禾欣社区书院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设了党建、科普、文化、技能四个常设讲堂和一个品牌讲堂,目前,参与课程的社区居民已达到10000余人次。 “书院的建设也为社区带来惊喜与变化,从熟人社区变为家人社区。”禾欣社区书院理事长杨明堂说。 今年72岁的社区居民陆红茹是一位“新厦门人”,为了照顾在厦门工作的儿女,她从闽北的南平搬迁至此。人生地不熟,让她曾一度觉得难以融入新的环境。 一个偶然的机会,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她此前曾在南平从事文艺工作,便邀请她出面帮助组织文艺课程,组建社区文艺队。 陆红茹接受了社区的邀请,答应“来玩一玩”,没想到竟然“玩”出了名堂。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社区文艺队已经有60多位成员加入,并成为禾欣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一曲《十送红军》让陆红茹成为了整个社区的“红人”。 “本来来厦门只是想照顾孩子,没想到却很好地融入进来,我已经在这找到了家的感觉。”陆红茹说。 小小的书院,在传播文化、拉近邻里关系之余,如今还成为社区居民议事的平台。在禾欣社区书院,居民听评会已经常态化,各种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事情都会在此经充分讨论和协商后确定。通过这一平台,社区已收集居民合理化建议137条。 “社区书院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杨明堂说。 |
相关阅读:
- [ 12-22]中宣部副部长鲁炜一行来厦调研 做好核心价值观建设
- [ 12-19]高翔来厦门调研 让市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 [ 12-12]厦门海沧区全面启动“弘扬耕读文化”活动
- [ 12-07]中国书院学会年会在厦门筼筜书院举办 两岸学者探讨书院教育
- [ 12-04]百位大咖将齐聚厦门 纵论书院教育与传承
- [ 11-27]两岸国学论坛登场 学者聚厦探讨国学“会通”精神
- [ 10-19]湖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书院建设”论坛开幕
- [ 09-09]集美区康城社区书院:整合各方资源 培育共同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