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台风再次绕开厦门郑成功被刷屏 重温雕像落成往事

2016-07-10 16:33:45林晓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设计

到考古所考察兵器,找剧组讨论服装

198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厦门建立郑成功雕像,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成员有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何文基等。雕像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宜女士设计创作的。

何丙仲说,当时大家为这尊郑成功雕像定调,要文武兼备,为此阅读了很多材料,听取专家意见,开了好几次会,还特意到十三陵考察武将石雕,到社科院考古所考察兵器。当时海政文工团正在演出剧目《郑和下西洋》,他们也过去看,并找剧组讨论服装设计的依据。

时宜当时画了20多张草图,有着不同盔甲、形象等。第二年,小组在空地上做雕塑,用石膏打磨制作雕塑样本,每个样本都有两米高。接着,又做了4尊石膏模型带回厦门,征求各方意见。有人说,手可以伸长一些,指向台湾,有人觉得手应该放在背后,还有人建议眼神可以愤怒一点。

最后的设计中,郑成功很是威武。何丙仲对时宜开玩笑:“你这么娇小,怎么创作出这么威武的郑成功形象?时宜笑着说,她不知道,那段时间,她读了很多关于郑成功的著作,深受感动。

定址

寻遍鼓浪屿东南角,驻军让出覆鼎岩

郑成功雕像放哪儿好呢?

何丙仲说,1981年秋,他跟着厦门市文化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在鼓浪屿东南寻找合适的地方,走了好几圈。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覆顶岩最好,但当时上面有驻军。经过沟通,部队很支持,听说要安置雕像,就把这里“让给郑成功”了。

何丙仲说,为了这个地点,他们还请教了地质部门的专家,询问在这里做雕像,花岗岩多少吨合适,会不会有问题。专家经过研究后答复,覆顶岩石头下面的基磐非常结实,而且是花岗岩,承重系数很高,没问题。于是1982年,雕像就正式奠基在了那里。

定高

乘坐小船海上远望,靠大哥大沟通定“个子”

怎么为雕像定高度呢?1982年,工作小组在覆顶岩上竖起一长杆,上面绑上布条,下面派人守着。另一队人带着特意借来的大哥大,乘坐小船,开到沙坡尾和胡里山炮台之间的海面上,在远处观测覆顶岩上布条的高度。

两边的人靠着大哥大,沟通不断,信号不好时,只能大喊大叫,不断调整布条的高度。一会上升,一会下降,最后在某一个高度时,感觉和周边环境特别协调,就大喊“停!停!”这个最合适的高度一量,是15.7米,也就定下来。

建造

625块花岗岩都有编号,用大板车拉上山组装

30多年来,郑成功雕像面朝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看起来威武得让人心安,它也确实很牢靠——用最优质的“泉州白”花岗岩石,由惠安五峰石雕厂与鼓浪屿建筑工程公司、厦门交通运输起重队配合制作施工。

625块石头很重,每一块都有编号,要过海、上岸、上山,只能用大板车拉,可不是平日鼓浪屿上的那种小板车,胶轮比较大。最后,将这些光溜溜的石头用纲绳提吊起来,像组装零件一样,在上下左右用不锈钢隼接,再用白水泥粘合牢靠。雕像中心柱是水泥柱子,中心柱有118条粗螺纹钢筋,钢筋打进石头基座足足3米深。避雷针就隐藏在“帽子”的上方,“盔甲”里也有接地装备。

最终,这一尊23层、由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的大雕像,放在覆鼎岩上,临海而立,不仅成为皓月园中的主体建筑,也成为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