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山艺术区和康城社区共同组织的“画出七彩童年”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吴婷 摄
文化艺术资源在集美区康城社区扎根。 侯英向 摄
东南网7月5日讯(记者 田圆 通讯员 王晗)伴手礼的包装袋上不仅有艺术家的原创画作、还可以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提升趣味性?小朋友们的涂鸦作品可以被设计成雨伞、水杯的图案,最终成为实物奖品?最近,集美区杏滨街道康城社区的居民们常常收获这样的惊喜。
作为底蕴深厚的百年学村,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是集美的一大特色。据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朝晖介绍,今年以来,集美区将“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目光投向了这块新阵地,开始在社区书院等公共空间为艺术区开辟活动场所,让艺术家得以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文艺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对艺术区来说,得以在社区提供的空间里进行艺术家原创作品的展示,同时也可以为辖区高校艺术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让艺术扎根民间,让艺术走进生活”,集美区用文艺服务基层的做法受到厦门市文联的肯定,市文联于上个月授予兑山艺术区、康城社区和田头村全市首批“文联服务点”的称号。服务点将以整合社会文艺资源为手段,创新“群众点菜,基层定制,文联送餐”的服务方式,积极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文艺服务,努力提升市民文化艺术素养,增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意识,服务美丽厦门建设大局。
通过推动优质资源进社区,推动集美“一精神三文化”的人文特质根植社区,集美区的典范村居建设不断拓面提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艺术区与社区结对子
打造社区“文化物业”
棋牌室、教育培训室、乒乓球室等文化设施全部对居民免费开放,居民在市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可以在社区活动室归还……走进集美区杏滨街道康城社区,无处不在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人文社区之美。而最近两个月来,社区居民发现,小区里似乎又多了一些艺术元素。
来自闽北浦城的康城社区居民90后女生占灵敏,自称是一个“爱折腾”的女生。大学毕业后,为了心中的“创业梦”,她放弃了快节奏的“北漂”生活,选择回到厦门,于2015年11月开始通过微店等电商途径在家创业,经过审核筛选,她成功入驻了集美区青年创业中心,“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公了!”她感到非常开心。
5月25日,位于康城社区、由集美团区委设立的集美社区青年创业中心暨社区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以下简称中心)正式启用,全区从事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网络科技等项目的创业青年有了“大本营”。该中心聘请了兑山艺术区进行专业机构运营,艺术区通过与社区“结对子”的方式,成为了社区的“文化管家”,不仅通过原创雕塑等艺术品扮美社区,还积极引导社区创业青年将公益与创业就业相结合。
该中心位于大学康城二期原售楼处二楼,原本闲置的场地,被很好地利用了,占灵敏以自身经历告诉记者,创业中心根据不同创业者的不同需求,给予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持,而在兑山艺术区的设计装修下,“创业中心变得‘很有味道’,创业环境也特别好”。
“改变了原先在家创业的环境,让我们创业者聚集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分享资源,我觉得特别好。”占灵敏说。
兑山艺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多位入驻创业中心的创业者与艺术区沟通,希望能在自己的项目中融入艺术元素,用更具创意、更有艺术感的外包装等亮点吸引消费者注意。
结合文教区优势
让高雅艺术接地气
艺术家为艺术区注入优秀的作品和艺术理念,艺术区又为艺术家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是一种共赢互利的关系。今年初,集美区的“文艺地标”——兑山艺术区正式揭牌,其前身为集美大学城艺术街,在集美区委宣传部的引导下成功转型。目前,入驻艺术区的有不少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其中不乏集美各高校的多位艺术领域的名师。这些名家在进行创作之余,也常常深入社区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兑山艺术区负责人阙远告诉记者,在康城社区试点的“社区、艺术区、校区”联动是一种创新,特别是集美区的文教优势,让艺术传播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艺术的普及可以很‘慢’,也应该是一种安静的传播。”在阙远看来,艺术家们“创作老百姓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讲座”,不仅可以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艺术家的知名度。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随着年轻一代慢慢变成社会的主体,大家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强,艺术到了现在已不再是一个小圈子的东西,如果再靠小圈子孤芳自赏的话,就很难有所突破。”入驻艺术区的闽籍青年艺术家、大学讲师林毅也表示十分看好这一模式。在他看来,艺术不只是有钱人和专业人士的圈子,让艺术走进生活,这个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或者艺术行业去提出和正在尝试,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在商业经济生活的系统里,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更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创意园在慢慢地浮现,亦有越来越多的商场、品牌店甚至无名小店,和艺术“联姻”或者玩起了跨界,让人觉得艺术就在身边。林毅认为,作为一个综合性艺术区,要做的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或者更多互动的讲座、通过展览,将好的艺术资源、好的艺术氛围、对艺术的认知慢慢去普及和升华大众的审美。
增进邻里互动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不久前,首批入驻中心的文创项目“宁宝小画家空间”与康城社区共同举办现场绘画比赛,兑山艺术区驻园艺术家王奕辰带着他的艺术品《牛》走进康城社区,与小画家和社区居民共同描绘七彩“六一”。活动现场,原创艺术衍生品爱心义卖大受欢迎,艺术区还将绘画比赛的优秀作品制成了雨伞、杯子等小礼品,吸引了不少家长订购。
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活动,既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审美意识,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了解,同时又实现了艺术的增值。“文化管家”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低价服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反哺社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
雕塑展、摄影展、名家画展、汉画拓印互动讲座……其实,除了康城社区,集美区其他社区也常常会组织这样高水准的文艺活动,例如灌口镇田头村“乡村大舞台”、鹰坑谷民俗文化园相关活动。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下一步,集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缔造办、区文联等部门还将继续推广“文化管家”模式,指导辖区相关艺术园区在全区更多的社区书院设点,并邀请文化艺术界的名师为居民授课,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