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社区的助老员定期上门看望社区里的老人。 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7月5日讯(记者 邓婕)当前,老龄化社会正大步走来,厦门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占29.8%,老龄化程度为14.1%。如果没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在不久的将来,去哪儿养老、怎么养老的问题,必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在破解养老重难点问题上,厦门市从未停止探索。近年来,厦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建设全市性养老信息化平台,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无偿、低偿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老年餐桌、医疗康复、教育学习、文体娱乐等养老服务,并运用“互联网+”,构建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优质平台。 “退休以后没事做,儿女工作又忙,要不是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真得闷出病来。”6月29日,正在思明区厦港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跳舞的郑丽珍老人说。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郑丽珍一样的8345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把这里当作他们安度晚年的“幸福驿站”。 助老员入户 服务精准老人舒心 “松钊啊,昨天我牙痛死了,你看,现在脸都有点肿。”“是有点儿,现在疼得还厉害吗?不然我下楼给您买点消炎药。” 6月29日早上11点18分,李松钊和杨文峰两名社区助老员走进禾山社区龙湖花园30幢602室,例行为今年70岁的陈秀虾量血压,并询问了老两口近一周以来的身体状况。“我老婆子每次看到他们,眼神都‘活’了。”陈秀虾的老伴陈国良说。 如此亲密的景象,折射出现代老人生活质量与精神世界的落后和缺失。就拿陈秀虾夫妇来说,从龙海搬迁到厦门居住已经近三十年了,却连几个著名景点也很少去,独有一女的他们,也不能指望忙碌的女儿常回家看看。 2015年4月,厦门在全省率先成立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其中的“助老员制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陈国良们”的难题。厦门先在思明区厦港街道、湖里区禾山社区等8个社区试点,为每个社区配备至少2名助老员,为社区老人专职解决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浴、助急等居家养老问题。助老员也可以协调协助加盟服务商、志愿者、爱心企业等提供上门服务,这意味着许多在城市角落生活的老人也将被服务覆盖。 像枋湖花园独居张老伯遭遇车祸,社区助老员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医院,帮助老人联系其家属,并根据家属需要联系养老照料的相关优惠资源;禾山社区苏老伯一家生活困难,助老员便带领志愿者上门为苏老伯家做义务保洁服务……据了解,助老员制度年内计划推广到岛内两区和岛外各区主城区的村、居,2017年将推广到全市。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试点社区还进行了“自我造血”的补充。禾山社区从2014年开始就采用“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社工人才为骨干)运行机制,打造“开心养生堂”“一个人的剧场”“有营生活”等系列居家养老服务品牌,还链接社区内爱心商家,在重阳节、春节等特定节日为困难老人提供爱心餐桌,每周为困难老人提供222份的爱心早餐,为他们的生活兜底。 接下来,禾山社区还将与禾山街道卫计办共同为社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为签约慢病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干预服务、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免费提供每年一次的上门出诊服务、为慢性病人和65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检查等服务。“另外,家庭医生还会与助老员互动,传授助老员一些病人发病时的处理方法,”禾山社区党工委书记林银玲说,“‘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能让老人获得更舒心,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
相关阅读:
- [ 07-04]市委副书记洪碧玲到挂点社区高林社区讲党课
- [ 07-03]厦门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苏江圳带领居民改造小区
- [ 07-03]厦门溪东社区:说说一个“爱心妈妈”的那些事
- [ 07-01]为方便居民出行 集美试运行4条社区公交线路
- [ 06-30]厦门殿前街道马垅社区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海堤精神
- [ 06-30]湖里工业园区管委会携手禾缘社区 共建帮扶创和谐
- [ 06-30]湖里禾山街道领导进社区讲党课 与居民分享学习心得
- [ 06-29]集美文明创建暗访团启动 首期测评重点选定社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